冬之藏
(资料图片)
时节不觉已到了立冬。“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说。那么,既然是终了,其实也没什么好立的呀。一年四季是轮回的,冬的终了暗藏着春的开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从现实来说,当然并没有那么快。冬季是相当漫长的。从秋到冬,天空向大地低垂下的一道帷幕,从金黄斑斓到萧索单调,冬天把自己和万物都藏了起来。
冬风寒彻,自然界的冷酷,使得过冬成为一件大事。早先,人们对于过冬的说法,和消夏类似,使用的动词都表示有难度。但相较而言,夏日的酷暑若比起冬日严寒其实还是好过的。在原始的生活之中,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之时,热死的比起冻死的少。屋不避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所以才“路有冻死骨”。严寒逼人,所以形容贫穷才要用贫寒来解释,王宝钏独守一洞破窑,并不是四季都是寒窑,但说成是寒窑,是以冬天的寒冷去衬托她的贫寒。冬天最为艰难,才越发显出社会的关怀。
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粮食归仓的同时,秸秆因是燃烧物,也要存储起来以备过冬取暖之用。早先农户取暖多赖于此,要将玉米秸以及麦花秸堆成垛,用泥泥上盖子。而城市里也要劈柴生火,在冬季里用煤尤多,院子里、楼道里堆满煤球或煤块,墙壁上也多是煤饼的印记,经年不消,而空气里飞扬的煤灰也直抵鼻孔。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生活越好,藏的越少。
夏花灿烂,夏草繁茂,夏天里生机勃勃,田野里到处都是野菜,河水里有鱼虾,几乎唾手可得;而冬天里万物凋零,人可以蛰伏,却并不像某些动物一样可以冬眠,人还要觅食。在先前,这多半也是依赖秋日丰收的存藏。比如储存大白菜是我少年时代的记忆,冬日里抱菜、码菜,甚至将其放置于菜窖,我也都有过亲身的体验。先前冬季里的菜蔬是相当单一的,北方的白菜在冬天独当一面,但做法并不少,花样繁多,足以抵抗生活的单调乏味。如今超市的菜蔬四季如春,节气变得混沌,人们已忘却了以前冬日的寡淡。我的记忆里,白菜的辣炒和腌制味道尤深。
说过冬,又往往说成是猫冬或者偎冬,这都极为形象,人与自然共生才会双赢。人只有也顺应自然,才能生存下去,这就是生存的法则。以前,人在冬天可能无所作为,但首先要生存下去。季节与人生极为相似,人的成功往往在经历一段韬光养晦之后才可取得,这是规律。所以说,冬天并非末日,而是潜藏能量的时节,是蓄势待发的阶段。
宋代仇远有句云:“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这与雪莱的诗句异曲同工。但怎样解释呢?把冬天作为积蓄,把一颗心隐匿,这就不仅是浪漫,更是一种意志的体现。
冬天宛如怀胎,孕育一个春天的婴儿。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熬过冬三月,世界将给你一个华丽的转身。
关键词: 自然规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