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明白,命里的苦,都是福气
有人说:“种瓜得瓜。”
(相关资料图)
有人说:“吃亏是福。”
乍一看,以上两句话是有矛盾的。一个人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类似的东西。凭什么吃亏多了,反而是福气呢?
如果可以选择,估计没有人愿意吃亏。这样的生活,太苦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生的阅历越来越丰富,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就感悟不同了。当初和当下,也许是完全颠倒的。
苦难好比肥料,洒进了人生的土壤里,就会滋养事业和家庭、婚姻等。
福祸同行,苦乐相伴,是因果,也是哲理。
01
读书不苦,不读书才苦。
从前,有一个叫方仲永的男孩,祖辈都靠种地为生。从五岁开始,他才华横溢,索要笔墨纸砚。
不读书也有才华,这样的事情,令人叹为观止。因此男孩的父亲,带着他到处去炫耀,并且能够得到很多的打赏。
有人劝他读书,但是方家没有这个打算。因而,他的才华慢慢就消失了,以后只能靠种地为生。
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启发:小时候不经历寒窗苦读,长大后就得持续辛苦。
纵然是天才少年,也会被社会的发展而淘汰。
今天读过的书,就是明天的创业、持家的智慧。若是一辈子读书,那就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
02
被伤害不苦,自伤才苦。
南宋时,有一个叫严蕊的女子,身在风尘,但是一尘不染。
有一段时间,她和官员唐仲友交往频繁。引起了唐仲友的对手朱熹的不满,于是被抓捕了。经过几个月的审讯,她都坚持自己的清白。
她说: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
最后,她的冤屈被澄清了,还得到了宋孝宗的点赞:“秀才争闲气。”
只要自己是干净的,再黑的一盆水,倒过来,也不怕。被人诽谤、怒骂、冤枉、曲解等,是伤害,但终究会变成人生的经历,就像养分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人最怕的,是自己伤害自己。也就是不敢维护正义,不能坚持做自己,风吹两边倒。
03
渡人不苦,自私才苦。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去讨要米。费了一整天,得到了五斤米。
回寺庙的路上,遇到一个奄奄一息的老婆婆。老和尚毫不犹豫拿出一些米,熬了粥,送给老婆婆。临别时,给了老婆婆两斤米。
小和尚很生气:“师傅,我们忙了一天,不苦吗?”
老和尚说:“如果你不救老婆婆,每天都问心有愧,岂不是更苦?”
是啊,一个人的苦,很多是来源于内心的。学会渡人,内心就轻松了,从而苦难也消散了。
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不愿意吃一点苦,虽然他们财富不少,但是在人生百年之后,仍旧一文不得。吃过的苦,白白浪费了。
04
思念不苦,没有思念才苦。
“明明知道相思苦,偏偏对你苦相思。”有多少痴情的人,因为思念,活得很苦。
可是他们不知道,比相思更苦的,是不知道应该思念谁。或者说,思念的人,已经是别人的爱人了,于事无补。
不知道思念谁,就是失去了重逢的希望,想一想,都是心寒的。
思念一个人太久,注定要重逢,就不苦了。毕竟,分别的苦,是为了重逢的喜悦,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情侣也好,父母和儿女、兄弟姐妹也好,只要有人惦记着,想一想,就会很幸福。
05
无名不苦,出名才苦。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当一个人默默无闻的时候,会觉得日子很乏味,也没有被人抬举的幸福。其实呢,这个时候是最幸福的。
那些名声很大的人,看起来鹤立鸡群,但是也符合“树大招风”的道理。因此,聪明的人,提出了“远离鸡群”的方法,越有名气,越要过简单的日子,习惯听不到掌声。
名人效应告诉我们,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大家的榜样;还会被人嫉妒和仇视。因此不得不使劲约束自己,生怕被人看到错误。日子难免要战战兢兢。
因而,吃过了名气很大的苦,就会珍惜默默无闻的日子,从而慢慢往回走,后半生尽量过得安逸一些。
06
真诚不苦,虚伪才苦。
北宋官员晏殊,做官之后,很少去繁华地带,当窗外灯火辉煌的时候,他在家里看书。
宋真宗知道晏殊的情况后,特意提出表扬:“最近,大臣们喜欢歌舞升平的日子,晏殊闭门读书,可圈可点啊。”
晏殊说:“皇上,不是这样的。我也喜欢游玩,只是家里穷,没钱出去而已。”
他的话,很真诚,也让周围的官员,挽回了面子。宋真宗对他,也更加信任了。真的一举多得。
很多人害怕说真话,认为自己的丑陋面,别人的虚情假意,要隐瞒起来才好。隐瞒了一切之后,会让自己更加虚伪。
如果你主动吃“真诚”的苦,就会活得很率真,也不怕被人看穿。正是,白天不做亏心事,夜里不怕鬼敲门。
07
企业家陈光标说:“人要成功,做到‘两吃两放’,即放下架子,放下面子;能吃苦,能吃亏。”
人活着,怎么会不苦呢?只是吃苦的心态不同而已。
主动吃苦的人,可以扛过一切,人生会有“雨后彩虹”;被动吃苦的人,东躲西藏,人生总是战战兢兢。
人要懂得,苦难本是滋养幸福的,千万别搞反了。
人的命,一半苦,一半乐,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