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三不问,两不笑,一不叫|焦点热讯
01
人到中年,谁都不容易,身体累,心也累。
(资料图)
原本不合群的人,还得走进人群,参加应酬。
古人说:“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诚然,管好自己的嘴,与人打交道就容易多了。
学会好好说话,其实是为自己减负。
02
第一,做到“三不问”,不揭人短。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过:“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咨询别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人询问。
总有一些东西,是生活中的一道伤,是需要掩饰的尴尬。如果被人问到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或者只能搪塞过去。
大家都是中年人,一些共同性的事情,心知肚明,何必揭露出来呢?不知道,比知道更好。
不问收入。
家庭生活,没钱寸步难行。如果住在城里,喝一口凉水都得花钱。
孩子读书、父母养老、房贷车贷、夫妻逛街......哪一样不是钱?可是我们经常发现,花钱的缺口很大,赚钱的渠道很小,入不敷出的苦,谁都有过。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厉害,能够月入过万,很多人的月收入,只是一两千。
不是谁都能够和你谈钱。正如社会上的一句口头禅:“别谈钱,谈钱伤感情。”只有在家庭内部交流的时候,才能大大方方谈钱,其他的时候,还是少谈为好。
收入高的人喜欢掩饰,喜欢炫耀的人不一定很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何必问呢?
不问婚姻。
本来,问一问同龄人的婚姻,是关心的体现。
现实却告诉我们,很多的中年人,加入了离婚的队伍。还有一些人,离婚之后,又结婚了。或者是离婚之后,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如黄连一样苦。
昨天成双成对的人,也许今天就变成了孤身一人。
有一次,我去参加同学小聚。同学老李身边坐在一个女子,女子带着一个小男孩。有人笑着问:“这是你的媳妇吧?这是你的儿子吧?”
老李尴尬地说:“恋爱中,还没有结婚。孩子是她的......”
一个小问题,导致气氛变得很不和谐了。估计那一顿饭,老李的如坐针毡。
成双成对的,不一定是夫妻;两个人大人带着孩子出门,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家人。如果你不清楚,还是看一看,礼貌地笑一笑,别乱问。
不问孩子的成绩。
人到中年,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谁都希望孩子努力读书,成为人中龙凤。
可惜,很多孩子读书成绩一塌糊涂,甚至已经放弃读书这条路了。
事实上,孩子成绩好,大人会主动谈起;孩子成绩不好,大人避而不谈。你不要问,也能搞清楚。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成绩太差”之类的话,贬损了孩子,就相当于给大人一个“下马威”。
问题天天有,知之为知之,不知道就算了。
03
第二,做到“两不笑”,留住面子。
俗话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如果你在笑的时候,别人的脸色扭曲了,内心很痛苦,说明你在伤害别人,会把人际关系搞砸。
不笑人外表丑。
三国时,魏国有一个叫何晏的大臣,脸很白嫩。魏明帝暗中观察了一番,以为他涂抹了胭脂粉。
一个大男人,涂抹胭脂粉干嘛呢?魏明帝心中有疑问,但是没有说出来,而是请何晏吃了一碗热面。当时,正逢盛夏,何晏大汗淋漓,不得不用袖子擦汗。擦拭之后,脸色更白了。
顺理成章,魏明帝明白了,何晏没有涂抹胭脂粉,是天生的美貌。
魏明帝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不要拿一个人的外貌当笑料,就算有可笑的地方,也要藏在心中。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相貌的第一印象,而不是终极印象。也许那些脸上有疤痕的人,还是你的上司,是有钱有势的人,是愿意帮助你的人,怎么能取笑呢?
不笑人没出息。
今天没有出息的人,也许明天就大有作为了;今天身无分文的人,可以是明天的土豪。
遇到没有出息的人,不仅不能笑话他,还要力所能及地帮一把。
古时候,姜子牙六七十岁才发迹;刘邦四十多岁才开始崛起......谁都无法预测到别人的未来,但是可以保留别人的面子。
与人交往,可以谈笑风生,但是不可以笑里藏刀、拿人取笑。
04
第三,做到“一不叫”,砥砺前行。
抱怨有什么用?只会让人活得更加糟糕。唯有不动声色地奋斗,假以时日,就能翻身。
记住,不管多苦,也别叫苦。
秦朝末年,韩信因为家贫,常常被人取笑,还有人羞辱他。
有一段时间,在河边洗衣服的一个妇女,见韩信可怜,把自己的饭分出一半给他。
韩信说:“等我发达了,就会感谢你。”
虽然生活落魄,但是韩信天性乐观,记住了一饭之恩。果然,他成为了西汉开国功臣,并回报给妇女很多的金子。
人到中年,只要你不懒,可以去工地搬砖,可以去工厂里扫地,还可以去学技术,大不了回老家种地,总能养活自己。
很多人,不是穷死的,而是懒死的。
有了叫苦的时间,不如去做点什么。就是赚一分钱,也比没有赚钱好一些。
05
梁实秋说过:“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中年人的生活,都是泥沙俱下。你取笑了别人,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你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咄咄逼人;你叫苦连天,就是流自己的眼泪,给别人看笑话。
安静下来,做点什么,每天进步一点点,十年打个翻身仗。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