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看:也说“孔乙己的长衫”(洲边絮语)
杨扬
(资料图)
近些时日,“孔乙己文学”火了,确切地说是“孔乙己的长衫”火了。当然这件“孔乙己的长衫”从鲁迅先生小说中撕扯出来,已非经典作品的老物件,更多具有了引申意义,引用者以“孔乙己的长衫”指代大学学历, 以“脱不去的长衫”喻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来吐槽时下大学毕业生以及青年人面临的就业窘境和困顿。
笔者以为,今日之大学生迈入社会时,这件“孔乙己的长衫”“脱”还是“不脱”不能一概而论,“脱”也罢,“不脱”也好,关键在于如何既听从内心的选择又顺应时代的需求,找到从心出发和顺时而为的平衡点。
“脱”是现实的选择。毋庸讳言,对相当多的学子来说,首先是谋生的需要,否则毕业很可能意味着失业。数据表明,近些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连创新高,今年将超1100万,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就业的压力凸显。传统意义上的白领阶层管理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多是人满为患,公务员招考频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火爆;相形之下,一些劳动密集型“三产”一线、条件艰苦企业工种等又面临“用工荒”,更不用说僻远的农村不乏“空心村”,急需补充新的劳动大军。
北大毕业生成“养猪状元”,海归博士回乡办农家乐,硕士毕业穿上马甲走街串巷送快递,这类新闻越来越频繁地见诸媒体,人们由起初的惊诧莫名而逐渐司空见惯。 越来越多的年青学子勇敢地“脱下长衫”,在平凡的甚至是被俗世鄙夷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收获新的希望和梦想。
知名企业家董明珠明确地说:“大学生毕业后去流水线打螺丝没有什么不可以,聪明的人应该去基层历练。”的确,当今时代,大学早已不等于高学历,大学学历更是无法与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福利待遇画等号。
“不脱”是内心的丰盈。一般说来,经过十数载寒窗苦读的学子,拓展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眼界和格局,内心的丰盈多是那些早早跨入社会的青年无可比拟的,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想法较多”。如是,遇到择业的“人生大题”难免左顾右盼,这山望着那山高。高不成低不就恐贻误良机?
其实,一体两面,这未必就不是一种等待,未必就不是在积蓄能量、企望日后一鸣惊人?不脱这件长衫就“不脱”吧,左顾右盼也许是为更精准地捕捉目标,高不成低不就也许是为着陆更合适平台。这个过程可能有些残酷、有些煎熬,甚至就是在不断“试错”,但为了心中的梦想和价值的实现,付出的代价就成为了成长经历和人生财富。
作家刘云龙曾写过一篇文章《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他在里面说的孔乙己的长衫,即思维禁锢的标志,并呼吁人们解放思想云云。在此,笔者将这件孔乙己的长衫喻为学子们的“心结”,脱与不脱之论,有形无形之间,不能使其成为“心锁”。这“心锁”可能是世俗的眼光、拉不下的面子等等,一旦“心锁”成“心魔”,就会为其所累为其所害。
“学历不仅是我的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来的长衫;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又读过书;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会心安理得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这段引发热议的“典型”表白屡屡被引用,自嘲调侃的口吻,纠结困惑的心态,可以说博得了相当多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的共鸣。需要指出,这种茫然无力应只是一种暂时的渲泄和释放。敲开命运之门最终还得靠自己,收拾行囊,轻装上阵,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创造美好的明天。
正如央视网评论所说,“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当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青年男女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星辰大海,又融入万家灯火,什么孔乙己长衫什么脱不脱的,早被抛之身后,甩到爪哇国去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