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闻!回到40年前的起点,上海四重奏再出发,用琴弓丈量祖国大地

来源:澎湃新闻 2023-03-11 23:04:15

1983年深秋,四个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生因为对一个“小目标”的向往,开始了每周七天的弦乐四重奏练习,这个小目标就是“或许可以有机会出国看看”。

两年后,小目标达成。1985年,四个年轻人第一次走出国门,带着磨练了无数次的四首弦乐四重奏赴英国参赛,出人意料地获得第二名。四人还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取名“上海四重奏”,没想到从此名扬国际。

40年后,上海四重奏回到了幼时生活成长的复兴中路,拉开了40周年系列演出的序幕。3月12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四重奏将带来“古典三杰”海顿、莫扎持、贝多芬的三首弦乐四重奏,回到40年前的起点,演奏当年他们最为着迷的作品。


(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上海四重奏公布了40周年系列活动,除了和上海交响乐团共同策划多场演出,还将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驻场一周演出4场,并在全国展开跨度6000公里的巡演,用4把琴弓、16根琴弦丈量祖国大地。

两年前,上海四重奏便开始与多个音乐机构共同策划40周年系列活动,“这么多年一年一年过,我们没觉得40周年特别不同,但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保持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希望做一些以前一直没有机会或时间实现的事情。”

上海交响乐团为上海四重奏送上四幅纪念照片,恩师丁芷诺(左)见证现场。

上海交响乐团为上海四重奏送上庆生蛋糕。

1983年,为了备战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四重奏比赛,上海音乐学院新秀李伟纲、李宏刚、马新桦、王征组建了上海四重奏。如今满头白发的丁芷诺,正是其在室内乐上的启蒙恩师。

当时,丁芷诺刚从美国访学归国,便接到任务,要为学校备战比赛的五组四重奏当老师。

“我们硬着头皮上。一穷二白,没有乐谱,没有教材,他们也没有经验,不能拉太难的曲目。”她至今记得,借谱尝遍艰辛,有些乐谱还是她从美国花高价买回来的,“大家只能捡容易的、手头上就有的曲目练习。”

上海四重奏选了四个曲子,莫扎特、勃拉姆斯、巴伯、贝多芬,而之所以选贝多芬的《第十六弦乐四重奏》是因为短小,“后来才发现那是贝多芬最有哲理的作品,等于一上来就选了莎士比亚最难的剧来演,而我们还没有那个城府。”李伟纲回忆。

1984年夏,上海四重奏在上海音乐学院排练厅。

上海四重奏从此开始了每周七天、每天五到七小时的弦乐四重奏练习。因为重奏练习,李伟纲、李宏刚兄弟还和父亲闹起了矛盾。

“当时的人都觉得独奏了不起,家长也更愿意孩子拉独奏,他们却能沉下心来拉重奏。”丁芷诺带着一本相册来到现场,在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里,李宏刚满脸透着不开心。原来,哥俩当时还有独奏比赛任务在身,父亲希望他们全力以赴独奏,停止重奏训练。丁芷诺从中斡旋,让他们先练独奏,再排重奏,这才有了后来的英国之行。

不只是手把手教学的老师,丁芷诺还一路看着二人出生、成长。

“丁老师就住我们楼下,我们从小就在她家外面的院子里玩。我私下也不喊老师,叫‘老虎阿姨’,因为我们都属老虎。”李宏刚回忆。小院还有一个有名的笑话,有一天,李父借了丁芷诺的自行车去买米,却忘了骑回来,默默把60斤米背了回来,“丁老师也有点健忘,第二天还问自行车哪去了。”

1985年,上海四重奏在英国比赛。

1985年,上海四重奏载誉归来,丁芷诺(中)随行。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初出茅庐的上海四重奏在英国比赛中斩获第二名,不仅上了《人民音乐》的封面,还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勋章,名噪一时。

这次比赛点燃了李伟纲对室内乐的热情。载誉归来时,他的心里却很清楚,“我们对室内乐还是一无所知,还好不是第一名,因为我们还没预备好开始职业生涯。”比赛中他发现,很多美国四重奏在一起五六年,手里至少有二三十首拿手的曲目。

再之后,上海四重奏踏上了更远的路途。他们前往纽约,随多位重量级室内乐前辈继续了4年至关重要的四重奏训练,并于1987年在纽约举行首演,随即签约了世界级的经纪公司,开始了职业四重奏的全球巡演生涯,“走了更远的路,我们见识了更多的有趣,明白了更多的真理,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1988年,上海四重奏在韩国演出。

上海四重奏1983年破壳而出时,如今的第二小提琴于翔还没出生。

虽然独奏成绩亮眼,但刚进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时,他便热衷于室内乐活动。六年时间里,他所在的重奏组前后换了六拨人,只有他坚守到最后,“独奏太孤单了,室内乐是我爱上音乐的最大动力。”

2020年,32岁的于翔成了上海四重奏的一员,并追随其归国的脚步,从生活工作了多年的美国来到天津茱莉亚学院,为中国的室内乐教育发力,“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室内乐,希望未来的中国能涌现十几组世界级的四重奏。”

一起扎根中国的还有土生土长的纽约客尼古拉斯·萨瓦拉斯。

加入上海四重奏那年,他才25岁,一晃而过,23年过去了。因为满脸胡子,有时他会被误认为是组合里年龄最大的一个。“我们有过4位大提琴,前三位分别呆了2年、4年、10年,他是时间最久的一位。”李伟纲笑说。

对青少年时代的萨瓦拉斯来说,中国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加入上海四重奏之前,他始终无法想象,自己的一半人生会和中国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

“大多数美国人没有了解中国的渠道。我以前对中国音乐也不太了解,只在唐人街零星听过。”2000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会随上海四重奏来中国演出,演奏了大量中国作品,对中国的音乐、文化、美食、方言和秀美奇异的山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中国朋友。

40年来,上海四重奏累计演奏了至少300部经典作品,委约众多当代作曲家创作了一批室内乐作品,履及35个国家,演奏过近3000场音乐会,录制了30多张唱片。

“一眨眼,没想到李伟纲、李宏刚都近60岁了。”丁芷诺感慨,重奏组组建起来很容易,但往往没几年就消失了,最难的就是坚持,“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任务。他们代表中国站在国际室内乐的舞台上,做出这样的成绩,了不起!”

上海四重奏成立40周年巡演启程音乐会海报

【40周年四大板块活动】

一、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策划:回到一切的起始点

有了40周年系列想法之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因为这个室内乐组合就是以上海命名,李伟纲、李宏刚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于翔少年时便开始在上海居住和学习直到大学期间去美国继续深造。

很自然的,我们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联系在了一起:李伟纲、李宏刚的母亲曾长期担任上海交响乐团的副首席,我们很小就开始听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青少年时期很多时间都经过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所在的街道和区域,我们也长期作为客座首席与上海交响乐团一起演出,在2021/2022音乐季作为驻团艺术家和上海交响乐团探索更多的演出形式。

这是一种贯穿了40年的经历,所以40周年系列演出选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拉开帷幕。今年秋季,在上海四重奏成立的“正日子”,我们将再回到上海为大家演出。今年,我们还将和上海交响乐团演出一首非常特别的协奏曲,这也是之前没做过的。

二、与广州星海音乐厅共同策划:25x40驻场计划

很多朋友都认为,广州应该是我们演出过很多次的城市,但阴差阳错四十年来只去过两次,恰恰是这两次演出让我们和星海音乐厅结下深厚情谊。

2016年,我们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星海音乐厅在很短时间内便邀请我们演一场四重奏音乐会,星海音乐厅出色的音效、广州观众对室内乐的关注和认可,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两年前,我们说到2023年是星海音乐厅开幕25周年、上海四重奏成立40周年,应该一起做一点事情来推动室内乐发展。

我们用了一整年共同策划,最终有了今年4月第一周,连续4场音乐会以及多个音乐教育、音乐分享座谈、音乐与城市外延的整体计划。

4场音乐会13首作品,每一首都有明确出处。比如,过去几十年,我们在世界许多城市演过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并得到认可,贝多芬是我们的一个标签,有一场音乐会是“完全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再比如,我们会委约作曲家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也有很多作曲家将他们的作品题献给上海四重奏,或者我们首演、首录过许多作品(比如潘德列茨基、谭盾、周龙),有一场音乐会就是集中呈现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来体现我们和许多当代作曲家的渊源。

这样规模的驻场计划,是上海四重奏与星海音乐厅第一次做,在国内应该也是第一次呈现。我们希望让广州观众更了解上海四重奏,也能和星海音乐厅一起推广观众对室内乐的更多认知。

三、与保利剧院院线共同策划:用弓弦丈量祖国

成立后,我们的大部分生活、演出经历是在海外,但上海四重奏与祖国始终血脉相连。

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萨瓦拉斯长于纽约,回想青少年时代他曾说,中国是遥远而神秘的存在,加入上海四重奏之前,他始终无法想象,自己的一半人生会和中国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

这个世纪的前二十年,他几乎每年都会和上海四重奏来中国演出,了解到了更多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美食、中国的方言和秀美奇异的山川,认识了如此多的中国朋友。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结,上海四重奏和保利剧院院线共同策划了将于10月举行的全国巡演:去往那些四重奏从未去过的城市,这些城市不但拥有新建设施优良的剧院,在保利的耕耘下也成了新兴的演出市场。

从祖国西南的昆明、南宁,到东南沿海的福州,到南边的海南岛,再到中国地理位置正中的十二朝古都西安——这个跨度超过6000公里的巡演,将以4把琴弓、16根琴弦,作为标尺,丈量祖国的辽阔幅员。

四、40周年纪念唱片:一册经典与文化融合的音乐笔记

过去40年,上海四重奏在世界多家著名唱片公司发行了精彩录音,完成了许多重要作品的首次录音。今年夏天,上海四重奏的最新一张唱片也将问世。

唱片选了四首经典曲目:巴伯的《弦乐四重奏》不仅包含了作曲家巴伯著名的“柔板”,更是上海四重奏成立之后演奏的第一部作品;唱片也会有两位杰出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被誉为“当代贝多芬”的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题献给上海四重奏的《不曾写下的日记》,以及华人作曲家周龙以中国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中国民歌》;同时包含弦乐四重奏中演奏频率最高的作品,德沃夏克《第十二弦乐四重奏“美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