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螺丝”没什么不可以,但不适应所有的大学生

来源:善意生活家 2023-03-11 22:51:36

“害怕的不是下基层,而是一直呆在基层;这里是善意生活家,看待生活百态”

01


(资料图)

人生充满了选择,需要做的是负责。

02

此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女士的一番言语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大学生毕业了,到线上打个螺钉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句话理解起来,可能是大学生毕业后。

需要慢慢沉淀,所以到流水线打个螺丝,所谓到基层。

董女士的话语,有她一定的道理。

但是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有些许的不严谨,可能就会造成舆论风波。

03

去打螺丝可以,但是能打一辈子么?

朋友A大专毕业之后,根据学校的安排去了一家制造厂上班。

工序,并不是他之前干过的打螺丝,而是测防水(手机的防水测试)。

虽然工序不同,但也是标准的流水线。

一天八个小时,但那些只是“死工资”,真正的挣头是在加班时间。

需要站着,上下午会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等到看见朋友的时候,精神还是可以的,身体有些消瘦,却也健康。

但是却有些不太说话了,熟络之后,就打开了话匣子,不断的抱怨。

一年之后再见他,那种状态不叫放松,叫懒散。

问他有什么东西,他也不知道,问他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测防水。

别的呢?不知道。

离开了流水线的机器,他学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

他说自己的生活感觉就是机械重复,刻板映射。

刨去住宿,吃饭,玩乐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

如果只是他自己,那是可以的。

但当想到一些其他责任的时候,就让他有深深的无力感。

只不过这种想法产生的时候,他很快就以自己还年轻为由搪塞过去。

干了七八年的他,以为自己一辈子都要吃这碗饭了。

结果孩子的到来,让他不得不选择找其他的工作。

他有那个心,但是没那个力,一方面是没有相当的技能。

另外一方面也是流水线作业做多了,有些工作根本无法适应。

他的父母能够给他的帮助太少。

两人都是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

家里觉得孩子考上大学有所出息,结果发现后来还是去“打螺丝”。

两人一气之下说出了:“如果你毕业之后,是去打螺丝,那么一开始还上那么多年学干什么,不如直接就去厂子,多挣几年钱,而不是现在拿着白菜的工资,去付天价的生活成本”这样的气话。

学不学习差距还是蛮大的,良好的学习还是必要的。

之所以朋友的父母说出这番话。

倒不是觉得“打螺丝”这样的流水线工作不好。

而是感觉到自己的苦心白费,孩子的志气消磨。

同时没能挣到很好的钱财。

有些大学生专心致志,有那股琢磨,钻研的劲头,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所以说没有不能“打螺丝”的大学生,只不过它不适应所有人。

04

有些时候,我们说话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完善。

董女士说可以“打螺丝”,走基层。

但是当硕士去创业开米粉店的时候,给出的口径是“浪费国家资源,书白读”

董女士自然也有她的理解和想法,以及思路。

成功人士看得方面,自然要和别人不太一样。

不过,通过这样的一个对比,或许凡事都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a.大学生就业状态

几十年以前的大学生,真是个香饽饽,众星捧月。

叫“大知识分子”不过分吧?

现在大学生是多了,这算是个比较标准的文凭。

出现饱和之后,有些工作总要有人去做。

所以去打螺丝,又有什么呢?

但就像上边故事所说的那样。

需要保持着不服输的心,冲劲,以及干劲。

暂时的搁浅,是为了以后的扬帆起航。

b.行当不同,标准不一

像这种实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话。

从基层干起其实还挺不错的。

一方面是了解民情,另外一方面是熟悉工厂内的基本流程运转。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悉相关的产品技术。

但如果是一些其他专业,真正的去线上干流水,那确实属于不一样的起点。

c.万变不离其宗

不论是不是去干流水线,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打工不为了钱,为了什么?

需要得到相对理想的报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照顾好自己周围身边的人。

所以不论从事一份什么样的正当职业,都不要紧。

一方面是问心无愧,一方面是能够慢慢实现当初的理想。

如果理想太遥远,那就脚踏实地。

05

没有什么可不可以,只有愿不愿意,想不想,做不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