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甲智:深化《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路径
2022年5月22日,由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2022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成功举行。这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是一次难得的红学专家与中学语文教师深入交流探讨的盛会。
2022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会场
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讨”的形式,并通过直播平台向社会大众开放,据主办方数据统计,收看用户将近4万。可以想见,这次盛会必将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受益于主办方开放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笔者得以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这次盛会,受益良多,观后也有一些粗浅的所得。正如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的发言中所说:“教育部门在新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里把《红楼梦》列为整本书阅读,但并没有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比如说提供学术支撑、教学指导,提出具体要求,这就导致各个学校各自为政,‘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说关于整本书阅读,我们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
本文选择将关注点聚焦于这次大会对高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教学实践的指导上。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版本选择
共读一本书,首先会遇到读哪个版本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版本”,指的是“文献被接受时的物质形态”[1],即当今经过整理而成的印刷品。这也并非《红楼梦》所独有的问题,共读其他名著也会遇到,比如读《水浒传》当然会遇到百回和百二十回之别。只不过《红楼梦》的版本之复杂——无论是文献学意义上的版本,还是当今市面上所见到的版本——是高中生和大多数读者所不知道的:内容不都一样吗?只不过装帧、定价不同罢了。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作出指导。
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在其发言的第二部分强调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要重视版本问题”,主张“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最好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整理注释的本子,通常称之为新校本”,理由是“它是目前发行量最大最权威最受读者欢迎的通行本”。张庆善先生仅仅推荐了这一种版本,这个版本在社会上更多地被叫作“红皮本”(或“橙皮本”)。
开幕式张庆善会长线上致辞
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在本次大会上未谈及版本选择问题,而此前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与策略》一文中早已指出:“有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选什么版本来读,应该是先需要对待的。”[2]也强调:“如果作为对照阅读,两个版本可以同时用。如果以阅读一个版本为主或者只读一个本子,当然是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本为首选。”[3]其中所谓“两个版本”中的另一个是指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整理本,且两个版本都指明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其他出版社并未涉及。在普及层面上,红学专家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红皮本”的推崇,由此不难想见。
有的学校出于便捷、“统一”的考虑,会为学生统一订购某一版本的《红楼梦》,或指定让学生选择某一版本。比如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盛庆丰老师就在大会发言中说到了他们学校的安排:“新生进高一,就让他们购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上、中、下),家中版本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买。”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
这是根据俞晓红教授就“中学生读《红楼梦》要用什么样的版本”对他们的讲解而定的,看来应该也是红研所校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红皮三册大字本。太湖中学潘德安老师也在发言中说,他们所使用的《红楼梦》的版本,“是通过新华书店订的,是统一的,每个学生配发了一本”。
统一版本固然有其便利性:比如教学中讲到某一处文字时,只要说一句“请大家翻到第X页”,甚至具体到某一页的第几段第几行,学生都能齐刷刷地找到,完全吻合。但也不难想象这样的情景:所有学生手里都捧着完全相同的《红楼梦》,就像他们手中的教科书一样……
在强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的同时,不应忽略《红楼梦》版本状况的“整体性”。作为原始文献的《红楼梦》早期抄本,至今已发现了十二种(其中戚序本二种),最初摆印《红楼梦》的程伟元、高鹗在《红楼梦引言》中说:“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又说:“是书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岐出,前后错见。”[4]
市面上的整理本更是多种多样,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红楼梦》的版本状况都是一本万殊的。忽略了这一点,就很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认识:所有的《红楼梦》,文字都是完全一样的。
而实际上《红楼梦》不同的版本的文字差异是巨大的,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学生手中拿着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的时候,教师指引学生翻到目录,选取有代表性的章回,让学生读出这一回的回目。
《红楼梦》启功注释程乙本纪念版
以第三回为例,有的学生会说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如红研所校注本等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本),有的同学会说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以程甲本或程乙本为底本的整理本),有的同学就会说是“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如俞校启注本等以戚序本为底本的整理本),甚至有的学生会说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如蔡义江新评本等汇校本)。书名同样都是“红楼梦”,文字却有这么大的不同,学生们不仅获得了惊奇感,更强化、加深了部分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
至于不同版本中的情节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差异就更大了,比如众所熟知的“贾宝玉、通灵宝玉、大荒山顽石、神瑛侍者的对应关系”、“两个尤三姐”等。如果不经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难以产生真切的感受,即使教师告知学生“《红楼梦》的版本很复杂,不同版本的文字差异很大”,学生所能获得的也只是遥远的印象。
注释本《红楼梦》,中华书局1998年版
学生手持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共同阅读,能够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红楼梦》中的疑难处甚多,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疑问时,可随手翻看身边同学的不同版本,如果有异文,这些不同的文字表述势必会引发对比,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处。大量的版本异文,恰恰是可以利用的丰富资源,如前引詹丹教授所说的“对照阅读”,对于深化高中生阅读《红楼梦》的体验、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都极为重要。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版本选择,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放任不管,随便学生去选择。高中生还缺乏版本判断力,而市面上的《红楼梦》整理本,质量确实良莠不齐。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指导,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开设的“《红楼梦》研究”课程非常著名,笔者曾请教苗教授关于课程中使用何种版本的问题,苗教授给学生推荐了三个版本: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本(即红研所校注本、红皮本),一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整理本,一个是启功先生主持、张俊等先生校注的以程甲本为底本的校注本,最初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转由中华书局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龙教授也推荐了《红楼梦》的10种经典读本,[5]从普及性的到专业性的,都包括于其中。这些都是优质的版本,学生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大略判断《红楼梦》版本质量的方法:一是看出版社,应选择在文学、社科出版领域口碑之好素有定评的出版社,这种出版社的书籍一般都校对精良,质量可靠;二是看书前的整理说明或凡例,如果连整理者、所据底本、所据参校本等信息都不予交代,这样的《红楼梦》整理本,其整理质量是信不过的。
纪念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珍藏版《红楼梦》
俞晓红教授相告,很多专家强调使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主要是针对各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书》而言的。因为有的《任务书》,语文教师任意肢解、曲解原著,对中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笔者也见过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所谓“《〈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有不少都是带有《红楼梦》原文的,这也提醒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若要为学生选取这种《任务书》,应特别小心谨慎,至少先要确定它的文字是否可靠,也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自身要提高专业素养和判断力。而整本书阅读是否需要这种《任务书》(尤其是带有原文的),恐怕会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卫国先生在发言中指出,高中生阅读《红楼梦》,要“读原著,不要节选本与缩写本”。这应该算是对“整本书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在此不必赘述。
甲戌本红楼梦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将整本书阅读的个体日常行为课程化,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当属如今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高中语文教师亟需得到指引的问题。因为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遇到很多困难。这次大会上,很多一线教师分享了优秀而富有成效的方案和做法,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供很大帮助。
(一)、阅读活动的准备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盛庆丰老师强调了要“让阅读真正发生”这样一个“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他们在学生刚进入高一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准备好规定版本的《红楼梦》,在寒假就布置全书阅读任务,期末考试后,每两天阅读五个章回,要学生概括主要情节内容,适当做批注,教师则通过电子平台陪伴式阅读,师生间、学生间进行阅读交流。
北京市八一学校徐德琳老师发言说,学校会在寒假开始前就举办“《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启动讲座,2020年元月邀请了俞晓红教授给她们师生做了一次线上讲座,以专家讲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像《红楼梦》这样一部大书,卷帙浩繁,在开展其阅读活动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如盛庆丰老师所说,对学生而言,阅读的真正发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教师督促、伴读、检测,师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无须讳言,这种带有作业任务性质的阅读,可能会使部分学生丧失阅读的乐趣。学校、语文教师应在此之前尽量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举行盛大的启动仪式,各班还应充分调动《红楼》爱好者,让这些学生组建起全班的阅读小组,一边是个体阅读,一边是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使他们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2022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材料汇编》
真正的阅读只能是读原著,有的学生想通过观看《红楼梦》电视剧来了解《红楼梦》,甚至有不少教师也采用这种方式来带着学生学《红楼梦》,诚如俞晓红教授所言:“‘阅读’的对象是‘书’,而不是影视剧或其他。那些以影视剧指导阅读的做法是本末倒置,混淆概念,而且还极有可能误导中学生,影响其正确接受,以致形成某种终身错误的认知。”[6]
同样,在学生还没有真正阅读《红楼梦》之前,就组织学生观看专家学者的解读视频,这也是不可取的做法。
(二)、教学时长的安排
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占1个学分,18个课时。课标建议相对集中地使用这些课时。2021年7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会上,也有人主张这些课时要集中使用,不能分开。
18个课时中,即使分配给《红楼梦》的课时多一些,最多大概也会不超过12个。整本书阅读《红楼梦》,12个课时是否够用?要怎么用?这是一线语文教师最为关心,而绝大多数红学专家所忽略(或不能解答)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太湖中学潘德安老师发言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细活慢做,细水长流”。太湖中学开展、完成一次《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时间,持续了四个月,每周六晚上专门用于《红楼梦》阅读。他认为,“拿出整块的时间来干这个活儿,没有可能”。这应该能代表很大一部分一线语文教师的心声。
从实际情况看,即使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每位学生都已认真读完了《红楼梦》(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用最多12个课时来集中开展学习活动,也非常匆忙,材料准备、问题探讨、形成成果、展示成果……每个环节都是要花大量时间的。
笔者不赞成集中使用这些课时,而赞同分开、持续使用,这样也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验、感受、思考、沉淀。因为《红楼梦》是经典,需要涵泳,不是快餐,不能速食。
(三)、活动方案的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教学活动,更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自觉调整自己的身份角色,思考如何发挥好活动组织者和主持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新课标、部编版新教材所提出的要求。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盛庆丰老师发言说,他统计了1078份学生调查问卷和12份教师调查问卷,发现“真实的教学状态与理想预期有很大距离”,比如,教学内容上大多采取选读法,教师挑选认为是重点的章回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上,多以讲授为主,学生主动设计、参与不够;课时少,教师匆匆完成单元教学。
这是来自一线教师反馈的真实状况,甚至在绝大多数高中里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这种现象很让人担忧。
《悦读红楼》,俞晓红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温州大学饶道庆教授联合了两位一线语文教师,考察了92篇全国各地高中生有关《红楼梦》的征文,对1500多名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他在发言中指出,学生比较喜欢改编剧本和表演的方式,“这种带有一定的角色代入,有一种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还带有创作、研究性质的学习,在实践当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北京市八一学校徐德琳老师在发言中提出很多具体可行的方案,比如:导读,采取学生接力的方式,每堂课前以课前演讲的形式导读两个章回,导读的内容包括这两回的内容概括,人物或情节分析;助读,可通过竞赛、读书报告会、研究性学习、元宵灯谜、艺术节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成果展示,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举办征文比赛等方式。
其他如铜陵市第一中学王屹宇老师提出,学生要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汇编;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盛庆丰老师还提出,要学生拟写阅读专题,划分阅读小组,准备交流(呈现)方式,学生撰写小论文,编辑阅读成果专辑等方案。
《红楼梦里的语文课》
可见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不符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要求和实际,关键是要设计能让学生充分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提升语言、思维、审美甚至研究的能力。
(四)、高校课程的借鉴
如果说学习活动的形式还是外壳,那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究竟要把什么内容纳入到这些形式中呢?换言之,这9~12节课上具体要做什么?
阅读本质上是个体性的,但教学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必然具有群体性,如何协调好阅读的个体性和群体性,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很多高校的《红楼梦》课程,都给高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李小龙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红楼梦》专题课,“在多次试验之后,终于确定一种方法”:“让同学们先分好阅读小组,然后每周固定读数回,限一学期读完,每周读过后在课外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将讨论的问题汇总给我,我再把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7]
无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无论阅读《红楼梦》还是其他经典作品,都需要阅读者经过了真实的阅读,并在交流中巩固自己的收获、辩明自己的思想、启发彼此的灵感,个体性的问题或被消融,或被提升为群体性的共同问题。对于高中生而言,小组共同的问题还应让学生尽力查找资料,自行初步解答,教师将思考引向更深处。
苗怀明教授在南京大学开设“《红楼梦》研究”课程至今已有二十年,2018年以来,这门课程的“花式作业”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具有强烈趣味性的作业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有力地证明了:不是《红楼梦》无趣,而是《红楼梦》的教学者或读者还缺少发现趣味的眼睛。提升《红楼梦》教学的趣味性,高中教师应灵活借鉴并由此获得启示。
《南京大学的红学课》,苗怀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
与李小龙教授《红楼梦》课程的不同处在于,苗怀明教授所布置的课堂讨论题目,不是经由学生交流讨论而自主生成的,而是由教师给定的“一些开放型、有争议、大家感兴趣的题目”,“提前一周布置,让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然后按照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组,一组同学重点发言,另一组同学评议并提问,其他同学自由发言。老师以主持人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引导”。[8]
无论哪种方式,目的都在于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既然高中新课标中这个任务群的名称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那么教师给定的研讨题目就不能是浅表性的,而应该由点及面并及整体,指向《红楼梦》的特色与核心。
安徽师范大学俞晓红教授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分为九大单元(第一单元为教师导读,第九单元为总结与评价),中间七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了6组小问题。[9]高中教师如果感到教材所给出的导引问题太过笼统,俞教授所设置的这42组小问题详尽而又全面,是非常好的教学参考。
《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专家引领
温州大学饶道庆教授发言说:“学习共同体意味着学习已经不是学生和老师双方的事,它还要家长的参与,还要有关的作家、研究者的共同参与,共同促进《红楼梦》的整本书教学。”随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兴起,给高中生讲《红楼梦》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了,红学专家正在引领并与一线教师共同促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发展。
红学专家的引领中也存在一些现象,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是专家学者给高中生讲《红楼梦》的形式比较单一,几乎都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这种形式相比于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师生间的互动较少。
也许可以期待着新的尝试,比如邀请红学专家给高中生进行课堂教学,考虑到红学专家进入高中,一般是要面对整个年级甚至全校学生的,在实际操作上,红学专家可以选择一个班级来授课,其他师生可在现场旁观或通过直播观看。
红学专家亲自执教的课堂,对一线语文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无疑会比讲座大得多;更重要的是,红学专家可以更深入地走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直接了解教学一线所存在的问题、所遇到的困难,从而作出更精准的指导。尤其是对于从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究课题的红学专家来说,笔者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是红学专家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所提出的指导意见,往往比较大而不够具体,实践操作性往往不强。
《惠新集:红学文稿选编》
比如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在会上提出了十条指导意见: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从了解作者曹雪芹开始;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重视版本问题;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不能忽略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关系;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十分重视前五回的作用;五、《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重视《红楼梦》诗词的作用;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抓住《红楼梦》主要情节线索;七、要重视《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八、《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探佚”的关系如何处理?九、《红楼梦》中不适宜中学生的内容怎么办?十、要重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辅导资料的选择。
然而,这些指导意见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张先生很坦诚地说:“对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如何引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对中学生和中学教育都不熟悉。”由此返观笔者对从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究课题的红学专家进高中课堂示范教学的建言,应可见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红楼梦中人》
红学专家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中生也影响巨大。俞晓红教授告知:这次大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的刘梦申同学,是“2021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主题征文活动”中学生组特等奖获得者,詹丹教授曾经到过其所在的上海市建平中学开展过讲座。
除了对高中生的影响,一线中学教师通过向红学专家请教、与红学专家交流,也必然能提升自身的眼界和学识,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
结语:红学专家与中语教师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专家学者与众多一线中学教师同聚一堂开展研讨会,这种盛况是不多见的,而这次大会就在这种盛况中取得了成功。从整体上看,笔者对整场大会也有两点建言:
一是发言还可更切合大会主题。本次大会上有的发言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主题切合度不高,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学刊》编审张云老师的《红学中的曹学地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研究员石中琪老师的《〈红楼梦〉少儿读本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虹老师的《民国选本中的〈红楼梦〉阅读》,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这个主题的距离都相对较远。
二是红学专家与一线教师还应深度“合作”。红学专家的发言更具理论性而较少关注具体的教学实践,如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的《从人物分析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非常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性,而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落实这种“整体性”则未言及;一线教师的发言往往侧重教学实践而缺少理论性或学术深度,如铜陵市第一中学王屹宇老师的《铜陵一中如何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太湖中学潘德安老师《中学教师如何有效实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都仅仅简述了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于是,在红学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空白,同时二者又可互补。
《〈红楼梦〉通识》,詹丹著,中华书局2022年7月版。
衷心期待红学专家与一线中语教师的进一步深度“合作”,——红学专家在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再多思考一下中学的教学实践;一线教师在注重具体教学措施的同时,再多提升一下学术性、理论性,——则“《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发展必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越来越好!
(附记:本文撰作中,蒙安徽师范大学俞晓红教授审阅并惠赐宝贵的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注释:
[1][5][7]李小龙.红楼梦问思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11,362-368,4.
[2][3]詹丹.重读红楼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导论5,导论4.
[4](清)曹雪芹.程乙本红楼梦: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9-10.
[6]俞晓红.《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与实施[J].学语文,2020(1):8.
[8]苗怀明.从循规蹈矩到花式翻新——《红楼梦》研究课程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G] //王萍.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第十六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21:335.
[9]俞晓红.如何提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J].学语文,2021(3):5-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