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热点:走出心理上的疫情是更艰难的路

来源:澎湃新闻 2022-12-26 07:59:08

视觉中国 图

编者按: “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是永远不要互相遗忘”。回首2022走过的路,遇见的喜怒哀乐,都将变成时间最珍贵的记录。澎湃评论部推出年终特别策划《冲破时间的困境》,记录和书写你我的2022,期待在新的一年,每个人都能迎着阳光、温暖前行!

我感染后,才发现家里的水银体温计因为很久没用早就坏掉了。要买一支体温计变得困难,在小区业主群里求助,一位邻居说送我一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乘坐电梯到了19楼,来到指定的门前,发现地上有一个塑料袋,体温计就在里面。邻居也在发烧中,他没有开门,所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这样的事情,可能正在大量发生。小区业主群里,人们开始相互接济药物。越来越多的人阳了,但是没有人害怕。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变成了科学派。而在这一轮政策调整之前,有一位邻居说自己阳了,还要小心翼翼纠正,“我是在外地,大家别担心。”

9月份成都“静默”的时候,为了不让小朋友在小区里玩耍,大部分小区都把椅子捆绑了起来,有人在下面玩耍,马上就会有业主在群里抱怨乃至举报。一个人阳了,会立马传遍几个小区,你的流调记录可能会被集体围观,甚至会被骂“千里投毒”……

现在看来,这一切的怀疑、警惕、人与人为敌,究竟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如今不再有任何地方要求人做核酸,“阳康”“阳过”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而在几个月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奢望。

在我们要告别2022年的时候,必须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否出现过犹疑?我们是否嫌弃过发烧的邻居?对不愿意扫码的人,是否心生厌恶?只有认真进行这样的省思,我们才算从心理上“走出疫情”。

今年7月,我和几位朋友一起自驾出游。我们从青藏线自驾去拉萨,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后,到了沱沱河边上的唐古拉山镇,然后再用一天时间翻过唐古拉山,就可以到西藏的安多。

在翻越唐古拉山的过程中,同伴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埋头向前开,翻过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3个小时后,才抵达安多县人民医院。我们直接把车开进医院,一直开到急诊室门口。

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才把同伴从车上搬下来,弄到轮椅上。朋友已经昏迷3小时了,血氧在50左右,医生马上使用了呼吸机和输液,看到他血氧数字一路攀升,我们才算松了一口气。

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要我们扫码,也没有任何人看核酸。治疗到一半的时候,我们才去缴费。两个多小时后,朋友彻底恢复,医护人员也很开心,两位医生过来和我们聊天,嘱咐我们继续往那曲开,那里海拔要低一些。

这是我在2022年见过的最好的医院。门口没有人拦着,直接开车进去,而且可以把车开到急诊室门口;全程没有人要求扫码和核酸,就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似的。我当然知道,医院能够这样做,是因为来这里看病的人本来就不多,但是它依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医院该有的样子:医生可以方便地给人看病,可以和患者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本来就是一种治疗。

从医院离开,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提醒我,不要提医院的名字,因为在那个2022年的7月,一家医院不查核酸就给人看病,似乎是不正确的。如果这个医院的故事传播太广,可能给医生带来麻烦。

这种担心,其实正好说明我们的“社会面”受伤害的程度。

7月底从拉萨回到成都,我就格外在意“社会面”。对个体来说,我首先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周边和“附近”(一个被项飙老师带火的词),我希望向朋友传递出某种积极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因为“防疫”而放弃我们应该坚持的生活。

有一个开书店的朋友,是这方面的楷模。他从来不要求客人进店扫码,有一次书店举办活动,有人反复询问要不要做核酸,弄得他心头冒火:“我们从不要求做核酸,如果你害怕就不要过来了。”相当长时间内,书店连场所码都没有,社区人员来检查的时候,他才把场所码挂出来。

在我看来,这样的举动虽然微小,却对“社会面”的健康有着非凡的意义。现在人们开始讨论“城市的韧性”,实际上一个城市只有拥有发达、丰富的“社会面”,才能真正具备韧性,才能在面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提供更多的支撑。在这个年末,人们能够相互支援布洛芬和温度计,在朋友发烧的时候相互鼓励,这就是“社会面”的力量。

2022年夏天的成都,曾经充满这样的气息。在玉林的街头,来自上海、北京的朋友流连忘返,很多酒吧都把桌椅摆在马路边,人们惬意地喝着啤酒——这一点都不真实,但是大家却沉迷于这种自我创造的“世外桃源”。成都静默后,玉林的“奇迹”也烟消云散了,但是最终小店对“社会面”的坚守,还是留下了一点成果,在大家的努力下,街道没有在各家店铺门口安装“电子哨兵”。

有一个火锅店老板,曾经在8月份的高温中为路过的外卖员和环卫工免费提供矿泉水,9月“静默”的时候,这家小店陷入困境。解封后,很多朋友反复约在那里吃饭,这种有点“顽固”的做法,就是想让小店老板感受到“社会”的存在,感受到某种“回报”。身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仍然能够为“社会面恢复”贡献一点力量。

我对自己的2022年还算满意,因为大体上自己过的是一种理性而积极的生活。8月的高温和9月的静默,我本来都可以到外地躲避,但是却非常主动地选择在成都,在能够出门的时候,我尽量出门,能够堂食的时候,尽量下馆子——在社会不断的紧急状态下,个人生活竟然变得有些形而上,似乎每一个行动,都要选择和判断,并因此拥有了某种意义。

总策划/夏正玉

总统筹/陈才

专题制作/澎湃评论部

海报设计/赵冠群 祝碧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