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点:吃瓜的狗獾

来源:今晚报 2022-11-01 07:44:50


(资料图)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是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一段文字。字典内原本没有“猹”,后来由鲁迅据乡下人所表达的土音生造而出,其实质可能指的是鼬科、狗獾属的一种动物——狗獾。

在鼬科当中,狗獾体形肥壮,体重约5公斤至10公斤,大者可达15公斤,体长在0.5米至0.7米之间。它们有冬眠习性,挖洞而居,在作物播种期及成熟期为害刚播下的种子和即将成熟的玉米、马铃薯、瓜类等。因此,闰土才会在月圆之夜的西瓜地里去叉它们。

狗獾进入文学领域,其实是非常早的。在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里,就已出现狗獾的身影。那时,它也由一个字被人们所铭记——貆。《魏风·伐檀》中,“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虽是个反问句,但也反映出貆须通过狩猎而获得这么一个基本事实。貆即狗獾,古代蜀人呼其为“天狗”,以蜀中氐人猎户形象作原型而塑造的灌口二郎神所牵之犬即此。所以,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谓之“细犬”,小狗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谓之“哮天犬”,天狗也。

《诗经》的权威注本《郑笺》认为:“貉子曰貆。”那么,貉也应该是狗獾。《豳风·七月》云:“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一之日即冬月,是狩猎貉与狐狸的好时节。《诗经》时代,人们不仅吃貉的肉,还拿它的皮做裘穿。现在,狗獾已被禁止食用,但人工饲养的狗獾仍是主要的毛皮来源之一。獾皮以冬天的质量最佳,毛被丰厚,绒长稠密,可制裘皮袄、褥垫、衣领等。当然,不吃不穿不用,只近距离地观赏一下丑萌的狗獾(如果有机会的话),其实也是挺不错的。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