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CITY WALK——就爱在穷人堆里找乐子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看一篇剧评,作者说中国人拍时尚都市剧或职场白领人群时总感觉有些像“非洲大草原上一个部落人捧着现代化的照相机摆弄”。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精准的描述。
(资料图)
何止是影视剧呢?
比如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CITY WALK”到底是什么?
我指的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招募并吹捧“松弛感”的人。
早在“古典时代”的老北京,人们对“CITY WALK”的定义就很清晰:
早起漱口,拿毛巾狠狠抹一把脸,然后去前门楼子等着刚出锅的豆汁焦圈,和每天早上总能碰着的人打个招呼,稀里哗啦连干的带稀的吃完后擦一把嘴,拎着鸟笼子攥着核桃绕着地安门走一圈,面前依然还是有熟人,这个说“早了您嘞”,那个说“今儿您得着!”,在从容并复刻每一天的生活中品味老北京特有的松弛感……
可如果我这么一说,肯定有人会觉得这种解构太“土”,然后觉得自己“被冒犯到”。
那么按照大家的意见,我需要重新撰写一篇简短的文案:
在某个午间,刚睡醒的我还来不及挥洒附着于灵魂中的慵懒,就戴上我最爱的耳机(此处要写品牌名,最好是英文),在曼妙的音乐中重新融入熟悉且陌生的城市,那些曾经说过要陪我一辈子的人,最后都消失在流年中……
接着拿手机给眼前的各种网红美食和建筑拍照,其严谨和角度之多不亚于在欧美奢品店里“翻拍”的浙江人,只是人家拍了照会发到国内厂家说“照这个款式做”,“我”则在给照片调光调色后发一个九宫格的朋友圈然后配文字:
“体验(某某城市)特有的松弛感。”
然后晚上回到合租房或半地下室里无视一片狼藉的公共区域和有些上头气味的卫生间,洗漱干净后打开电脑上社交平台边撩边聊,边刷边耍,继续下一段可以彰显“精致又充满松弛感”的生活。
01
《伪小资图鉴》是个特别好玩的东西,网上搜索这类词条会找到内容形式不同的解读。
最近它又加入了“CITY WALK”和“日本生可乐”。
“体验中产阶级的生活”不知何时成了一种信仰,或者说成了一种试图极力掩饰窘迫现状的尴尬。接着继而发生一种进化:
我看到有人拍到在上海,一群男女戴着耳机跟在一个黑蜀黍身后渐行渐远,黑蜀黍也同样戴着耳机。他们聚在一起跳着无声的舞蹈。除了一直很“松弛”的黑蜀黍以外,身边每个男女似乎都在竭力表现出他们想要的松弛感,却一丝不苟地盯着身边的人生怕自己做错了动作。
这个场景就让我想起那年看到的剧评,以及那段“非洲大草原上一个部落人捧着现代化的照相机摆弄”的文字描述。
为了搞清楚这种很有趣的东西,我连夜在各类平台上找寻相关的活动和介绍,然后发现其实早在我之前就有人吐槽过这类行为,只是同噪音贯耳的广场舞相比,评论基本上也保持了“克制的松弛感”,也许人们也试图感同身受:
人总得找点乐子,只要不影响其他人。
据说有个推出“CITY WAIK”的人要求参与者除了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外,全程只能说英语,或者也可以用手语代替,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可能也是为了让参与者找到一种“归属感”和“仪式感”:
在一个各自为政的时代里,保持短暂的安全距离又能造成一种“我属于某个阶层或某个群体”的幻觉也挺好。最重要的是——
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花少许的钱,体验一下该体验的生活。然后修饰一下自己的朋友圈,树立一下人设。
但旁观者看来,这种“让该溜子花钱当该溜子”的行为真的难以言表。
说松弛吧,摆拍时一丝不苟。
说严谨吧,却偏偏强调松弛。
02
“拿穷人找乐”是我对这类新兴消费主义的定论。
应该说某些背后看不见的“东西”很善于抓住现代年轻人急于寻求认同自身又缺乏实力的心态,然后描述一个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梦想:
在朋友圈里当LADY,在CITY WALK里当浪子。
但咱就摆开了说:
一个宅男腐女想要充人设最好的方式真的当属花一天时间用最少的钱体验短暂的臆想人生。
这个不损害健康,却检验智商。
和以前讲过的“童装版女装”和“穷游”“猫爪杯”以及“某运动鞋”一样,“伪中产”和伪精致伤害不到别人,它只是给自己和旁观者百无聊赖的人生图一乐。
不过有些却着实让人讨厌:
沈阳大街几次被当地清洁工吐槽,说来自各地的“朝圣者”们在那段路上乱涂乱画,堆放一些莫名其妙的饮料罐子和鲜花,尽管有关部门都树了告示严禁涂鸦和“丢弃杂物”却依然阻挡不了“向心目中的圣地致敬”的热情。
于是“朝拜”继续,清洁工依旧骂娘。
我不理解这算不算另一种CITY WALK,但我知道在上海买一条“生面包”的钱在东北早市上可以买到连吃三天的早点。
清洁工算不算“穷人”呢?至少我觉得现实中不会有哪个扫大街的某一天忽然被一群黑衣人包围然后对他说:
“三年之期已到,恭迎龙王归位”。
说到底,还是拿穷人找乐子。
而真正有钱有闲的玩乐或消费,根本不存在于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社交平台。
至于CITY WALK和各种“生系”食品的名单中,我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韭菜味。
结 语
一群人狂欢,一群人围观
我佩服商家们在网上总能精准探索到穷人们的G点,就像“向该溜子收钱让TA当该溜子”和“一群人围着黑蜀黍比划一场紧张又松弛的舞”,老实说我就没有这种商业头脑,或者说我多少有些“羞耻感”,总觉得让一个人过人过的日子是该有的思维。
不过时代总是在这样,“古典时代”里提倡“摩登”生活,这个词现在很少有人用了。后来“时尚”成了一种复刻词,再后来就是“网红”。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后来出现的词越来越没文化,却总是试图包装成一种有文化的样子。
我相信历史,并有时间“拣史”。
我相信以后肯定会有人记录下一段时代特有的人文状态并用一种探索奇趣的心态写下:
“在那个时候,真的有人愿意出钱当该溜子”。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