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展|蒙克笔下“颤抖的大地”:松散、即兴与抽象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挪威艺术家,是享誉全球的表现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包括《呐喊》)多与爱情、焦虑、渴望和死亡等主题有关。除了对于人物和焦虑情绪的塑造,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画也是蒙克艺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展览“爱德华·蒙克: 颤抖的大地”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拉克艺术学院对外展出。蒙克的一生都在画自然,这一展览试图以大量风景作品来呈现他是如何借用自然表达内在与外在之间的转换和联系。而早期、晚期作品的并置呈现,也令人得以窥视其艺术风格的演变。
(资料图片)
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廉斯敦的克拉克艺术学院举办了挪威画家、版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展“颤抖的大地”。这一展览可以说是一种“高级趣味”,非常有趣。展览以一种全新的、更广阔的、更生动活泼的视角来看待这位现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
爱德华·蒙克
虽然此次展览的标题(颤抖的大地)起得相当蹩脚,但从呈现的47幅油画和几乎同样多的版画作品中可以看出,蒙克并不仅仅是具象表现主义的教父,他不仅是 1893 年《呐喊》中那个神经质、酗酒的画家,他也不仅是那个通常被视为独具匠心、勇于创新的版画家,还有蒙克从精神崩溃中恢复过来,及走向衰落。
1908年,蒙克在柏林度过了他15年的艺术生涯后,他患上了抑郁症。他在哥本哈根的一家诊所住了几个月,然后回到了挪威。他在余下的三十五年里过着所谓的隐居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也导致了美国的博物馆很少能拥有蒙克的画作。一些博物馆即使有蒙克的作品,也很少能拥有超过一幅的数量。
蒙克在沙滩上作画,1907年©Munchmuseet
这次在美国克拉克艺术学院的展览是首次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集中展示蒙克对风景的运用。这一展示包括了蒙克对风景主题的运用,以及风景作为背景的运用,以及大自然作为其作品的视觉、情感和哲学源泉的作用。展览给予了蒙克的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同等篇幅,并试图缩小前后时期的差距。蒙克拒绝原地踏步,他的不断运动让人想起战后伟大的德国艺术家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
爱德华·蒙克,《黄色日志(The Yellow Log)》,1912年
展览中的第一幅作品是蒙克创作于1912年的《黄色日志,(The Yellow Log)》,这也表明了蒙克作品并不寻常。该画作略显呆板,没有人物,但却情绪高涨,几乎看不出是蒙克的作品。画面采用松散的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些新砍伐的橘黄色原木躺在拥有紫色树干的树丛中。大约在一个世纪后,大卫·霍克尼在描绘英国约克郡的树木中使用到这种色调。
这幅画的主要形式是顶端的大圆木向外膨胀,而其后端则迅速缩小到一个遥远的消失点。你可能需要后退一步观看。这有点像是在看一个装满子弹的弹弓的另一端。在这两者之间,雪地被一些松散的蓝色方格丈量出来。这是蒙克的初步草图。
展览“颤抖的大地”由芝加哥艺术学院版画与绘画策展人杰伊·克拉克( Jay A. Clarke)策划。她与挪威奥斯陆蒙克博物馆的特琳·奥特·巴克·尼尔森(Trine Otte Bak Nielsen)以及德国波茨坦巴贝里尼博物馆的独立策展人吉尔·劳埃德(Jill Lloyd)进行了合作。从“森林中”板块到“选择的地方”板块,展览按主题被分成了六个部分。
爱德华·蒙克,《来自图林根森林(From Thüringerwald)》,1905年
爱德华·蒙克,《魔幻森林(The Magic Forest)》,1919-1925年
在这里,几乎所有主题都包含了早期和晚期作品,以及相关的版画作品。你可以在这里比较创作日期,比较蒙克对主题和媒介,以及风格的调整:从松散的学院派到惊人的即兴创作,甚至再到抽象风格。画作中,有的颜料如同厚厚的浮雕,也有的薄如水洗,以令人联想到“色域”绘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蒙克作为一个画家、色彩学家的身份变得更加生动、贴切。
展览开端的“森林中”板块令观众在不同程度的轻松绘画中感到怦然心动。首先是充满活力的深粉色和绿色风景画《来自图林根森林(From Thüringerwald),1905年》。然后,令人震撼的作品《春天的榆树林(Elm Forest in Spring),1923年》将情感的张力转化为扭曲的树干和发达的肢体,奋力向上攀爬。在作品《魔幻森林(The Magic Forest),1919-25年》的画面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栩栩如生。该作品的构图跨越了通常的令人不安的形状,勾勒出道路、树木和蓝天,黑色的细枝在白云的映衬下呼啸而过。被风吹起的母女形象则位于画面的底部边缘,她们或惊奇或恐惧地注视着前方。
爱德华·蒙克,《春天的榆树林(Elm Forest in Spring)》,1923年
爱德华·蒙克,《春耕(Spring Ploughing)》,1916年
相比之下,“耕作的风景”板块揭示了蒙克的绘画写实主义在转向对农场动物的描绘时可能会显得泛泛而谈。但是,作品《春耕(Spring Ploughing),1916年》却以一幅芭比娃娃式的粉红色风景画挽回了颓势。画面中,一对玩具般的马匹以红蓝色调相互平衡。还有几幅画表明,蒙克热爱描绘苹果树。 在作品《苹果树下的女孩(Girl Under Apple Tree),1904年》中,他以表现主义来处理场景,画中的树顶似乎变异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绿色黏稠瘴气。
爱德华·蒙克,《苹果树下的女孩(Girl Under Apple Tree)》,1904年
爱德华·蒙克,《星夜(Starry Night)》,1922-24年
“暴风雪”系列的六幅油画作品的创作跨越了三十年,这也是展览中最小、最完美的部分。与蒙克笔下的《魔法森林》一样,画中的天气异常活跃,就像挪威冬季的极地黄昏一样,深邃的蓝色中夹杂着雪的白色。作品《星夜(Starry Night),1922-24 年》是反复出现的相关主题的最后一个版本,也是这一主题的巅峰之作。这幅画中有着蒙克的影子:位于市郊的家中,蒙克站在楼梯上眺望着星空下的奥斯陆。
爱德华·蒙克,《海滩(Beach)》,1904年
在华丽的“海岸上”板块,早期的蒙克及其对细腻的向往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板块的画面或空旷或充实,但没有人物。作品《月光(Moonlight),1895年》展示了最基本的元素:简单的陆地、海滩、水域、天空和一轮明月,而明月的柱状倒影划破了这一切。《海滩上的夏夜(Summer Night by the Beach),1902-03年》则观察到了更多细节,尤其是粉红色的岩石带,以及海藻覆盖的岩石。
作品《海滩(Beach),1904年》则首次来到美国展出,画面中的岩石更大、更近,每块岩石都有着不同的笔触和色彩组合。它们似乎都有生命,有些还有点像人的脸。这也让人想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开放式即兴创作。
爱德华·蒙克,《呐喊》,1895年
不那么有趣的部分是“自然的循环”板块。蒙克认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这里,你会发现一幅蒙克创作于1895年的石版画《呐喊》。蒙克说,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他所听到的“大自然的呐喊”。从本质上来讲,这幅作品是蒙克与风景画结缘的开端,他利用急速后退的桥梁,在视觉上唤起了在时间与空间中逐渐消失的声音。
爱德华·蒙克,《太阳(The Sun)》,1912年
同样重要的作品还有《太阳(The Sun),1912年》。这是另一幅描绘黎明曙光的巨作,光线透过弧线、圆点和虚线,从微弱到鲜艳,闪烁着跳跃的光芒。而齿状的表面肌理则赋予了这种神秘主义拥有泥土般的坚实感。
最后,“选择的地方”板块集中展示了蒙克对特定地点的描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画作是《波浪(Waves)》,这幅画是一系列由柔和的绿色、蓝色和紫色组成的轻快色带。这也是该画作第一次在美国展出。
爱德华·蒙克,《波浪(Waves)》,1908年
这幅《波浪》创作于1908年,是那个时代最抽象的画作之一。然而,在相邻的创作于同一年的另外三幅画作中,蓝色的交叉色块被用作天空和大海,背后则是对赤裸的健壮男子的传统渲染。蒙克无意原地踏步,这也是他成为现当代最重要的画家的原因。
展览“爱德华·蒙克:颤抖的大地”将展至10月15日。
(本文编译自《纽约时报》,作者罗贝塔·史密斯系艺术评论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