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晚年写下一首诗,道出最真挚的友情,不是李白,竟是他!

来源:柳栖士 2023-07-29 08:22:42

来源:云端读书


(资料图片)



近日热映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以极富诗意、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为人们重现了恢弘壮阔、繁华如梦的盛唐气象。

片中李白、高适、杜甫、贺知章、王昌龄等明星诗人一一登场,展现了盛唐炙热的文化活力,以及中国诗歌发展史中群星闪耀的璀璨景象。

不过最引人关注的还是片中两位主人公——李白和高适的莫逆之交。

电影中的两人,少年相遇,把臂同游,互相切磋枪法,剑术,是无话不谈的知己挚交。

他们互相欣赏,彼此勉励,共同见证着对方的荣辱成长。

高适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潇洒不羁的人。他生于世间,又仿佛在世间之外。

李白说:“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我这首侠气逼人的诗就是为你量身而写。

两人的相遇奇妙至极,相识相知的过程感人至深。

可电影终归是电影,李白与高适真正的友谊并没有那么浪漫。

回顾史书,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李白与高适二人生平留下众多诗词中,竟无一首是写给对方的。

若非多年后,杜甫回忆往事,写下《遣怀》《昔游》二诗,恐怕后人完全不知道三人也曾一起同游山河、寻仙问道。

那么高适与李白究竟是不是彼此的知己挚交,高适晚年回忆往昔写下的一首诗,足以解答一切。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首诗写于公元762年春,也就是高适改任蜀州的第二年。此时的杜甫在高适、严武等朋友的帮助下,刚刚建成一座草堂,在蜀州安下新家。

正月初七,也就是传说中的“人日”这一天,高适想念起了杜甫,为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写完后不到两年,高适就与世长辞了,因此这首诗算是高适写给杜甫的绝笔诗,其中真情切意,天地可鉴。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正月初七这一天,我想念起了你,于是写了一首诗寄到了你的草堂。每次想起你,就想起了故乡。如今又是春日,柳色青青,梅花盛开,本该心情大好,但因为身处异乡,却更加愁绪满怀。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当下家国多难,干戈未息,我虽心有大志,却因远离朝堂,无法再展宏图,这更加让人伤感。今年的人日节我还能想念老友,不知明年的今天又将身在何方。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年轻时,报国无门,闲居了整整三十年,辜负了书剑,人也垂垂老矣。如今老态龙钟,无所作为,有辱于自己的刺史之位,想到你饱受战乱困苦,四海流离内心更加有愧!

整首诗语言朴素至极,无一华丽辞藻,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对家国百姓的深切忧虑。

语出肺腑,情感真挚,也难怪杜甫收到信后,感动至极,“泪洒行间,读终篇末”

高适与杜甫,两人于“梁园”相识,于战乱中相知。

高适升官时,杜甫以诗相劝: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落魄时,高适倾囊救助,“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在蜀州时,高适常常携酒到草堂探望老友,杜甫自愧没有好菜招待大自己几岁的高适。高适反倒戏言:“且不必小于我”,你也比我小不了几岁吧。

插科打诨,嬉笑感慨间,足见两人深厚绵长的情谊。真正的友谊,不必轰轰烈烈,细水长流中才见真情。

而李白,高适自745年“梁园一别”后再没能相见,更不必提电影中的生死相依,“十年之约”。

自古人言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更不必提乱世中的诗人才子了。

李白、杜甫、高适……他们都只是被战乱的洪流裹挟着向前走,能平安康健度过一生就足以幸运。

现实中的高适与李白未能再次重逢,但他遇到了另一个人生知己杜甫。

我们不必为高适与李白的结局感到叹惋,高适与杜甫的友谊同样珍贵,令人感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