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诗家切玉刀|全球快看点

来源:羊城晚报 2023-04-05 06:52:29

□巴桐[美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禅诗是中国诗苑的一朵奇葩,滥觞于东晋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

唐代诞生了顿悟派禅宗六祖惠能,涌现了众多诗僧,如王梵志、寒山、拾得,皎然、贯休等。他们创作了许多偈示、偈颂、偈诗,这类禅诗,禅意盎然,诗味醇厚,既浓郁又淡雅,既空灵又悠远,诗禅合一,均“无意于工而无不工”。据《全唐诗》记载,仅入选该书的诗僧就有115人,著有禅诗2800首。至两宋则是儒释道高度融合的时代,文人墨客深受佛学影响,而僧侣们也深谙儒学和诗词,宋代闻名的诗僧逾200多人,禅诗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元好问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与禅紧密关联的玄机。以至于唐宋时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不懂禅不足以言诗。禅的实质是哲学思想,禅意诗就是哲理诗,是别具风韵的诗。禅诗的意境有三美:虚无空灵、寂照清静、淡泊冲和。

要学习领悟禅诗,首先要了解禅是什么? 禅是梵文音译,全称为“珘禅那珨”。禅,简言之就是静虑。禅是一种修持的方法,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用思索的办法来调节心理,沉淀思想,叫作禅定或者坐禅。禅不是向外探询追问而得到,而是要向内,通过内心的体悟而达到明心见性。

南宋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此语道出诗与禅的共通之处在于“妙悟”二字。大凡诗作,旨在抒情言志。而情与志者,实非语言文字所能尽表,故诗重在言外之意,这就要靠悟了。禅是中国净土宗佛教的特色,有别于佛经,经是佛之言,禅是佛之意,佛之意也要靠悟。中国古代诗人喜欢以禅入诗,以禅喻诗。

许多禅诗脍炙人口,如唐代布袋和尚的《插秧偈》,南宋无门慧开禅师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唐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留下了诸如“退步原来是向前”“便是人间好时节”“怎得梅花扑鼻香”等千古名句。这些禅诗表达了僧侣道士高深的修养和对人生的感悟,饱含着人生的大智慧,读之令人豁然开朗,予人启迪和力量。

提到禅诗,自然想到唐宋的两大诗人:诗佛王维和诗神苏轼。

请看王维的《终南山》一诗。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禅,微妙玄通。细品琢磨,竟发现这诗实际上绘画出一幅太极图。先看这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云、青霭隐然涂抹出太极黑白鱼,再看颈联“分野中峰变”句,仿佛勾画出一道S形曲线,“阴晴众壑殊”,阴晴两字显然寓意阴阳两极。这首诗以神奇的笔触,写出了终南山的辽阔、雄峻和幽深,堪称“诗太极”。

再看苏东坡的《观潮》,这首诗极富哲理禅意:“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头尾两句一字不差,整首诗仿佛从起点兜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蕴含回归自性的禅机。这首诗抒写了一种情景:你日思夜想、心驰神往的山水,有朝一日登临了,却发现不过尔尔。揭示欲望和期盼到头来都是虚妄的,不必太过执着。

于当今社会而言,空灵飘逸的禅诗不啻是一剂清凉药,能抚慰安顿焦躁不安的心。正因此,现代禅诗兴起,且越来越受欢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