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黑白灰也能画出好画作?这场川美美术馆的展览透露“秘诀”
只用黑白灰,或者说用尽可能少的色彩也能画出层次丰富、变化多元的画作?3月10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的“大道至简——张仰浚的图案写生变化”展览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资料图)
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从馆藏出发”专题研究展的一部分,本次展览通过三部分向广大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全面展示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已故老教授张仰浚“用最少的艺术语言说最丰富的话”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现场,观众们还能亲自上手体验、感受老先生半个多世纪前创立的独具特色的色彩教具。即便你是美术零基础,也能有所收获。
△3月10日,“大道至简——张仰浚的图案写生变化”展览在四川美院美术馆开幕
张仰浚194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之一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有行、沈福文等设计教育先驱。此后,在川美留校任教的40余年教育生涯中,张仰浚担任工艺美术系主任的时间长达25年;亲历了四川美院图案学和工艺美术体系的生长与转型,奠定了川美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石。
1940年代,李有行就根据印染专业特性,建立了一套“限色”图案写生体系,即培养学生只通过黑影、黑白灰等尽可能简练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然对象的丰富变化。张仰浚作为传承人,就在教学实践中将其归纳改进为“图案写生变化”,并尤其擅长黑影和黑白灰的训练。
△展览现场
据本次“大道至简——张仰浚的图案写生变化”展览的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谢亚平教授介绍,2020年四川美院80周年校庆期间,张仰浚女儿张陶女士向四川美术学院捐赠了193件作品、教具与文献资料。本次展览正是依据限色写生体系将这批作品划分成了三个部分,每部分主题均引用张仰浚先生的艺术主张为题,呈现给广大观众。
走进展厅,上游新闻记者的第一感受就是,相较于其他艺术展本次展览的色调极为朴素。像第一部分“自觉地去运用这些限制”,展出作品中大多是剪影造型带来的“黑影”,或是只用到了黑、白、灰三种颜色,但表现的是大丽花、石竹花等等花卉的画作。张仰浚此前一直告诫学生,不要觉得这样的“限色”是束缚,这反倒可以训练大家笔触要足够生动、层次清楚。
△张仰浚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举起手机留影
△张仰浚代表作:《桑叶》 39.5x54.5cm 纸本水粉 1970年代
△张仰浚代表作:《工字房》39x37.5cm 纸本水粉 1950年代
第二部分“调配色彩的忘境”则主要展示张仰浚先生1950-80年代的一批色彩写生作品。如《工字房》《南川植物园》等作品尽管已经有了更多的色彩,但也相当克制、自然。在第三部分“变形换色”的教书匠中,观众则可以亲自上手体验上世纪60-70年代张仰浚利用晚上的时间精心制作的“变形换色”的色彩教具,去理解色彩变化博大精深和细致微妙。
“父亲做这一批教具时我才十来岁。我很清楚地记得,这些是他每天晚上拿着自己用铁皮磨成的刀一点点刻出来的。”在展厅里,张仰浚的女儿张陶一边演示现场展示父亲当年制作的教具,一边这样告诉记者。
在张陶印象中,父亲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就是严格要求。张陶说,自己并非父亲直接授课的学生,但在自己当工人的数年间,父亲也一直要求她不能放弃学习。“那时我每周练的字,周末回家父亲都要逐一检查。他觉得好的就画圈,不好的会打叉。”
△张仰浚的女儿现场展示父亲当年设计的色彩教具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在张仰浚设计的教具中,有一套是观众只要把镂空板放到色轮上,就能轻松发现某两种或是某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是否和谐。“即便是美术零基础的人,通过这个办法组合出来的颜色搭配也不会出太大的错。”
据介绍,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4月10日,有兴趣的市民可以预约前往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免费参观。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编辑:郑亚岚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