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毕业10年之后,我终于读懂了范进为何一定要中举
毕业10年之后,我终于读懂了范进为何一定要中举
【资料图】
少年不知愁滋味,
老来方知行路难。
作者:洞见·念念
有句话说:成年后有一种心酸,是突然读懂了范进中举。
年少时读这篇文章,看范进寒窗苦读几十年,却在一朝中举后突然发疯,只觉得可笑又可怜。
直到工作了10年,在社会的熔炉中熬过,从生活的险滩里淌过,才终于理解了他。
1
人情反复,只在贵贱穷达间
《史记》有云: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用这句话来形容范进中举前的处境,再恰当不过。
他出身寒门,头无寸瓦,足无寸土,和妻子及老母亲三人挤在破草屋里,艰难度日。
大冬天里他去考试,连件可以御寒的外套都没有。
当时有规定,考生穿衣不可以打补丁,范进就只能穿着他又薄又破的麻布衫赴考,冻到整个人直发抖,考试时身上还接连掉下几块破布。
因为穷困潦倒,就连自己的岳父胡屠户对他都是嫌弃至极。
范进刚中了秀才回到家,迎接他的却是胡屠户劈头盖脸一顿教训。
在当时,考中秀才相当于现在通过高考,获得了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
除了有朝廷供给的膳食外,生活并无其它实质性改变。
因此即使中了秀才,在胡屠户眼中,范进还是那个没用的穷鬼。
范进要继续参加乡试,凑不到路费,无奈之下去找胡屠户商议,结果又被一口痰啐在脸上。
胡屠户不仅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让他别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趁早死了中举的心。
有意思的是,在范进中举后,胡屠户马上就上演变脸术,开始对他前倨后恭,谄媚奉承。
对他的称呼也从“现世宝”,变成了“贤婿”。
以前胡屠户待范进不是打就是骂,可看到中举后犯了疯病的范进,却敬畏到连碰都不敢碰一下,唯恐得罪了“天上的文曲星”。
还有那些周遭邻里,范进赴考时,家中无米下炊,老母亲饿到两眼昏花,无一人前来过问。
得知他中了举人后,也都忽然变得热情起来,蜂拥而至,又是贺喜又是送礼。
范进中秀才和中举,为何受到的待遇差别如此之大?
原因就在于,前者仍是读书人,后者则意味着出仕为官,从此平步青云。
冯梦龙写道: 富贵多士,贫贱寡交,事之常也。
穷达之间,人就会明白人情冷暖的真相。
当你身处卑微,谁都想踩了你两脚,唾弃你,轻视你,折辱你。
但当你站上高处后,人人又都会来捧你两下,靠近你,巴结你,拉拢你。
2
读书,是跨越阶层最快的通道
范进中举发榜那天,家里已经穷得连饭都吃不上。
老母亲饿到两眼昏花,交代他将家中唯一值钱的母鸡抱去市场卖掉换米,结果他前脚刚出门,后脚就有人上门报喜。
“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这一声“老爷”,喻示了他人生际遇的彻底转变。
前一秒,范进还是那个家徒四壁的穷书生;下一刻,他就变成了百姓眼中的达官显贵。
所以,范进才会在回到家看到捷报高挂的瞬间,突然喜极而疯。
年轻时读到这个片段,只觉得范进满脑子都是功名。
现在再看,才知对像他这样生如蝼蚁的平民而言,读书进仕,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稻草。
范进如此,范进的老师周进亦是如此。
周进不仅家境贫寒,而且孤苦无依,只能寄人篱下,靠当私塾老师谋生计。
即使生活过得落魄不堪,饱受旁人羞辱欺凌,他也从未放弃过读书。
几十年来,他从青春少年一直考到白发迟暮,皓首穷经,屡试不第,心中却始终有一个信念:
坚持科考,才有出路。
在一次因缘际会下,众人为他凑钱捐了个监生,让他终于拿到参加乡试的资格。
周进本就深具才识,自那时起便一路过关斩将,举人连捷进士,升至广东学道。
他的身份也随之摇身一变:从苦求功名的考生,变成了指点文字的考官。
从处处仰人鼻息的弱小百姓,跃升为手握权力的统治阶级。
正是因为切身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好处,在发现范进的才华之后,他才会以“老头属老成”五个字,语重心长地勉励范进坚持考学,不要放弃。
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阶层的鸿沟,多少人借教育去跨越。
当你站在社会的底层,读书就是一块最好的垫脚石,助你突破壁垒,拾级而上。
3
读书,是突破圈层最有效的途径
中举之前的范进,人生字典里,是没有“朋友”二字的。
他认识的同届秀才,要么和他一样一贫如洗,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
要么境况尚可,却压根不会把他这个一文不名的老书生放在眼里。
放眼望去,胡屠户虽然粗俗势利,却是他所处圈子中数不多可以帮得上他的人。
所以,明知会被侮辱谩骂,到缺钱时,他还是得硬着头皮只能去找胡屠户借。
范进中举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过去人人都看不起的他,高中后,人人都想巴结笼络他。
富豪张静斋慕名前来拜访,不仅对范进主动恭维示好,还当场奉上五十两纹银和三间房屋的厚礼。
两人无亲无故,张静斋这么做,是因为他傻吗?
显然不是。
是他知道,当上举人后的范进已经今时不同往日,有了值得交往的筹码。这里有个值得一提的细节。
范进将张静斋请进门,两人到堂屋内互相鞠躬行礼后,再依次分宾主坐下。
在中举前,迎接像张静斋这样的富人,范进是需要先以礼相拜的。
但现在,范进只需做到礼节平等就可以了。
圈层的划分看似难以逾越,实则不过是由个人价值所决定。
你有多大实力,就有多少人脉。
中举后,范进顺利开启科考晋级之路,先中进士,又考上御史,官居四品,任山东学道。
权力越大,地位越高,他所结交的名流和官员也越多。
直到范进离世时,家中还是门庭若市,车马喧哗。
这盛景,与当年那无人问津的破落草屋相比,着实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叹。
作家王世民在《思维力》里写道:
在你的价值未有效建立之前,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没有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是无效的。
成年人之间讲究势均力敌,只有同等段位的人,才有资格坐在一起。
而学历与学识,就是一个人进入高级圈子的入场券。
▽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道: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人在年轻时,往往心高气傲,总觉得未来并不是只有学习这条路。
可等到步入社会后,我们终于品尝到因为学历太低而处处碰壁的委屈,经历过因为学识不够而备受冷眼的无奈。
才明白,不读书的人,就像丢盔弃甲的士兵,迟早会被现实狠狠教训。
说到底,读书虽不是唯一的路,却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点个 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