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字体不被专家认可,老百姓却拍手叫好,是时候为它正名了!

来源:书法网 2023-03-09 17:55:59

这一字体不被专家认可,老百姓却拍手叫好,是时候为它正名了!

有一种字体,在书法批评家嘴里一般都是以负面形象出场,如果有谁靠练这种字体学书法,估计会引来一片口诛笔伐之声,不少人甚至讥讽它是“古代的田楷”,这就是“馆阁体”。拜各类书法相关书籍和专家所赐,“馆阁体”已经与“没气韵”“没风格”“美术字”画了等号,但其实,它的内涵与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资料图片)

沈度《四箴页》

“馆阁体”的官方释义为:“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这种解释不仅笼统也不准确。狭义的“馆阁体”是明代形成的,但其历史远早于此。从其实质来看,“馆阁体”应是实用与艺术性结合的一种书体,而且它的美普罗大众更容易领会到。

沈度《四箴页》

“馆阁体”的形成与朝廷公文用字的统一有关。东汉章帝在位期间,官员陈奏多用章草,至曹魏时期,楷书发展的完善与清晰易辨,很快受到统治者青睐;我们如果细心观察唐代流传下来的公文诏令原件或摹本,会发现均由楷书或行楷写就,比如著名的《书朱巨川告身帖》;到了宋代,赵匡胤下令成立御书院,王羲之风格的字成了“院体”“官楷”。

成亲王永瑆《庐山草堂》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书同文”以来,历代都有官方所用书体,它们都可以被称为广义的“馆阁体”;那么它们有没有随着被普及而格调降低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这些字体的笔法法度是建立在古代名家基础上,本应“尽善尽美”,但写的人多了,每个人的水平良莠不齐,存世的书法自然有水平高下之分,而当低水平书法较多时,自然拉低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下限”。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

明代以来的“馆阁体”更是如此。随着明清人口与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膨胀,“馆阁体”之盛令人惊叹。明永乐年间,沈度、沈粲二兄弟创立了以欧阳询、赵孟頫书风为基础,杂糅蔡襄、颜真卿、褚遂良其风格的正统派“馆阁体”,以遒媚严谨、正雅圆融著称,很快成为科举士子学习的榜样,即使是文徵明、王宠、董其昌无一不受其影响。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

到了清代,“馆阁体”继续流行,并更加完善,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推崇,使得文徵明、董其昌的笔法也被融入到馆阁体中,在妍媚多姿上更进一步,梁诗正、王文治、钱沣、永瑆、再到晚清以来的吴昌硕、翁同龢、沙孟海、齐白石,都是以“馆阁体”起家的。

林则徐《无量寿经》

坦白来讲,沈度的字取法魏晋,风格清丽遒媚,笔法丰富严谨,就其境界而论,在以颜字、欧字、柳字和以抄经生字入小楷的那些人之上,因此,官方解释中的“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是不准确,优秀的“馆阁体”书法与这类“俗书”不可同日而语。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

“馆阁体”是建立在名家笔法之上的,内涵并不单薄,真正让其获得“甜俗”“无韵”“单薄”一类批评的,是那些水平低下、功底不足的书生写匠导致的,我们要分清“低劣的馆阁体”与“馆阁体”之间的区别,所以是时候为其正名了。

姜立纲《楷书东铭册》

大家对这一书体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雍正《金刚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