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毛洪保卷》_热门
昔年曾在浙江衢州“青简社”旧书店购得一册《毛洪保卷》抄本,约小三十二开本大小,绵纸,毛笔抄写,略有残破,中间有两处缺页,但基本完整,页首题:“光绪廿二年岁次丙申清和月中瀚之日谷旦”,页尾题识“文彬庄”,未知是个人名号还是店铺名称。
作者所藏《毛洪保卷》
(资料图)
此册宝卷全文七字句,只两处有白文简单叙事,体式与南方弹词相同,但细读全卷,由叙事方式及方言判断,全不像南方弹词,而与山西介休宝卷接近,但介休宝卷极少全卷不出十字句的文本,而此卷却是弹词体。
卷中不用“和”字,凡“和”,均写“合”,“未曾”均作“未存”,“不巧,不觉得”一类意思,全写作“不却”,此与介休方言相近,另外如“地尘埃”、“丢下”、“齐整”、“提带”、“依行”等方言词汇,也在介休宝卷中常见。
作者所藏《毛洪保卷》
全卷是个嫌贫爱富故事。明朝年间,湖北襄阳府尚书张家,翰林毛家,均膝下无儿女,两家全心拜佛,感动了玉皇大帝。知张毛二家行善事求子,即差金童玉女下凡,送与二家为后。毛家一子,张家一女,日后配为夫妇。
后张家得女玉英,毛家得子洪保,两家在宴席上约定日后张毛两家结亲。但不幸的是洪保父母双亡,家道中落,留下毛洪保一人。张尚书偶遇潦倒的毛洪保,遂起意退婚,但夫人和玉英都不同意,张尚书执意退婚,逼毛洪保签了退婚书。
张尚书要将女儿嫁与当地巨富萧家,但女儿不愿意,被逼无奈,在迎娶路上,转到毛家,留给毛洪保银钱,劝他好好读书,求取功名,来日再结为夫妇。玉英在到萧家的路上,拔刀自尽,洪保得知,前来收尸,张家夫妇后悔不已。
毛洪保立志读书,玉英到阴间,阎王查出阳寿未满,后玉英托梦洪保,她将转世到陕西李善家投生,洪保中举后前去探访,在张员外帮助下,找到李家,李家恰生一女,洪保为李家女儿取名应梦,确认了这一段前世姻缘,十六年后洪保高中进士,转任陕西都堂,娶玉英为妻,斩了张尚书,应梦封为一品夫人,儿女满堂。
作者所藏《毛洪保卷》
宝卷结尾说:
一品夫人李应梦,都在朝中受皇恩
李善封为光禄职,陈氏封为老夫人
毛洪前妻贞节女,赐他牌坊永传名
内发一万黄金印,发到襄阳府内存
襄阳知县忙监造,牌坊务要造得精
应梦带了前生女,同到京中受皇恩
毛洪本是忠良士,官上加官职不轻
应梦生下几个子,都在朝中作公卿
本该诉尽毛洪事,话多言长难诉清
玉英本是天仙女,怎与凡人结为婚
编成一本贞烈卷,留与后人永传名
也有颠倒不顺口,大大小小字不匀
神不爽来心不定,快笔乱画了事情
倘有字儿不够格,休要怨我写字人
草字本有草字卷,只怨黑发未习文
光绪两申清和月,中浣抄与谷木林
残冬夜长看曲本,闲空日子消饭经
此类故事在清代宝卷中常见,内容不出节妇烈女,因果报应窠臼,说教劝世意味甚浓,故事虽有现实生活基础,细节描述也真实可信,但不脱神灵怪诞结构,借因果报应模式强化劝世效果。
《中国宝卷总目》
所可注意者,这个宝卷为以往所有宝卷目录中未载,如《中国宝卷总目》(车锡伦)《苏州戏曲博物馆藏宝卷提要》(郭腊梅主编)《傅惜华藏宝卷手抄本研究》(吴瑞卿)等,另外它是宝卷转化成弹词的具体文本,在宝卷研究中不无价值。
胡适、陈寅恪早年都曾指出过中国文学缺乏幻想力,后出文学作品中的幻想能力,多受印度佛教故事影响,宝卷中常见的冥报叙事,将人间灵界合为一体是典型模式。
《毛洪保卷》故事结构也是人间灵界,但全卷用七言齐句表现,故事转换自然。玉英自刎托梦后,洪保前去咸阳寻访李家求证,十六年后陕西得官娶亲情节,前后照应,时间、空间安排合情合理,显示了编者结构故事的能力。
《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
宝卷虽语汇稍欠丰富,时有重复句式出现,但也有较为生动的叙事描写,虽是宝卷常见套路,但能在程式中略有变化,如下面这一段:
快叫小姐忙打扮,收拾打扮做新人
李善听说忙吩咐,吩咐女儿快妝成
小姐听说忙收拾,梳妝打扮不住停
双手解开青丝发,象牙梳子手中存
左边梳起盘龙顶,左边梳起虎翻身
前梳乌龙来戏水,后梳黄龙三转身
旁边两股青丝发,梳起韩信去点兵
金盆里面来洗脸,胭脂花粉点口唇
上穿大红缎子袄,下系湘江水波裙
脚下金莲三寸小,双凤花鞋足下登
行似百花风摆柳,坐似观音少净瓶
日里看来天仙女,夜间好似嫦娥身
小姐打扮多齐正,轻乘莲步下楼门
作者所藏《毛洪保卷》
此卷除两段近百字用白文叙事外,从头到尾全为七字句,虽对仗不严,押韵亦宽,但七言齐整,可视为不严格的长段排律,用此形式将曲折故事叙述完整,前后照应,先后次序合理,情节转换自如,夹叙夹议,述事言情,应当说有相当难度,但宝卷作者努力变换句式,尽可能避免重复,还是达到了一定水平,须知在如此长段的七言长段中,语词极易枯窘,难免充斥套语程式,但这部宝卷还是尽可能避免了这些缺点,面对听众,口语表达,简洁清晰,做到了说得清,听得懂,作为无名的民间创作,应该说在艺术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陈寅恪在《论再生缘》中曾表达过一个意思,六朝时偈颂大抵用五言,唐以后多用七言,由短简转向长烦,以求适合当时接受习惯。
陈寅恪《论再生缘》
宝卷发展过程中,似可为此判断提供实例,宝卷中韵文,整体观察,以七言为多。清代后期,至少北方宝卷,特别是道教宣传中,多选择十字句,前后程式全部略去,当时也称为“回文”,此外就是齐整的长段七言,虽已无严格的格律要求,但在选择这一体式的民间创作中,长段七言,可以集故事(以较少白文叙事)、抒情(以韵文表达),议论(以劝诫世人)为一体,这几项功能在宝卷中结合起来,体现汉语在演化过程中极强的生命力。
《清代宝卷钞本经眼录》,谢泳著,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公司2021年3月版。
民间创作虽少文人的高雅情趣和严格文体规范,但他们借用齐整七言对仗和押韵的优点,有文体,但又不拘泥形式,自由创作,适应接受者的习惯,改造传统宝卷程式的努力,还是非常值得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