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再好,也会败给庄子的“四只鸟”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小时候,我们和玩伴闹翻了,说一句“我不跟你玩了”,过不了几天,还是会聚集在一起做游戏,不计前嫌。
长大了,不会说“不跟你玩”,却再也走不到一块了,人际关系的裂痕,难以修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战国时的哲学家庄子,用“四只鸟”的典故,指出了人际关系的潜规则,读懂了,就知道关系为什么会失败了。
01
鲁国的海鸟:强扭的瓜不甜。
鲁国的郊外,来了一只海鸟,鲁君很好客,把海鸟请到宫殿,赐予侯爵的待遇,用最好的膳食供养,还配了音乐。
海鸟听到音乐,吓得不敢动,也不敢吃东西,活活饿了三天。
庄子说:“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认真想一想,海鸟不是人,怎么能用人的食物来喂养呢?怎么能听懂人们喜欢的音乐呢?
鸟语花香是大自然的习惯,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很多人,却前行用自己的认知,去约束对方。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强行改变对方的习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盛情”,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做法。
爱一个人,需要双向奔赴。否则,爱就是痛苦的结果。
强行把自己的“爱”给了别人,其实是控制很强的表现。若双方没有达成共识,放手才是真爱。
02
高飞的鲲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鲲鹏很大,不知道几千里长,从北海起飞,要去南海。
一只小雀看到这一幕,笑了起来:“你这家伙,要去哪里啊?看看我们,一会儿在树枝,一会儿在地上,很快乐。”
鲲鹏没有回答,只是使劲高飞,做好自己。
庄子说:“此小大之辩也。”
是啊,不同层次的鸟,解释有什么用?若是你和麻雀纠缠,你也会被拉低档次。
有一个定律,叫鸡群定律。
若是你是一只仙鹤,就不要去“鹤立鸡群”,而是离开那一群鸡。混迹在鸡群里,你会很另类,反而变成了嘲讽的对象。
秦朝末年,有一个叫陈涉的人,和一群农人聊天,说:“如果谁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啊。”
大家都笑他,一个农人,有什么富贵呢?
陈涉摇摇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若干年之后,陈涉发动起义,做了起义军的首领。而那些一起种地的农人,却望尘莫及。
人人平等,这是理想的状态。但是不同的认知、经济水平、人生目标,会导致人群分成三六九等。
你要不断往高处走,就不得不离开低层次的圈子。若是走到最高处,还要习惯独来独往。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
03
受到惊吓的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在水边,鸟儿在嬉闹,鱼儿在游泳,麋鹿在吃草,一派祥和的样子。
忽然,一位美女出现了,打破了宁静。
鱼潜入水底,鸟飞走了,麋鹿也跑进了森林。
庄子说:“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在动物的眼里,美女也许是猎人,因而要落荒而逃。
动物们逃跑的样子,被形容为“沉鱼落雁”,其实不对,真实的模样,应该是“惊弓之鸟、作鸟兽散”。
当我们遇到极大的困难时,第一时间要保命。那么再好的关系,也会散去。
真正能够生死相依的人,不会很多。
除了亲人会守护你一生,他人只是表示“爱莫能助”。
东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和王献之在一个房间里坐着。
忽然,屋里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连木板鞋也来不及穿了。王献之把随从叫出来,然后一起跑出去。
哎,令人难以接受,两兄弟都在保命时,没有一条心。
但是我们可以理解,人一慌张,就会乱套,从而做出不近人情的事情。这样想来,就能够知道,人与人再好,聚聚散散也是不确定的。
困难来了,不要指望别人一定会拉着你,而是要学会自渡。
04
叼着老鼠的猫头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有一只猫头鹰,好不容易逮住一只老鼠,飞到树枝上,准备开吃。
忽然,一只凶猛的鸟从树顶飞过,发出呼呼的风声。
猫头鹰担心,是来抢夺老鼠了,于是喊了一句“吓”,来了一招“先发制人”。
庄子把这个故事,告诉好朋友惠子。因为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时刻刻担忧,庄子的能耐更强,会夺走宰相的位置——“‘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古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与人交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互相获取利益。
也有一些人,装成合伙人,来算计利益。
不管怎样,没有利益了,关系就不那么铁了。因而可以判断,为了利益而来的关系,都会败给利益。
就是父母和子女,也要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才能关系融洽;若是父母很自私,还很偏心,子女就会疏离,甚至怨恨父母的作为。
人这一生,都要柴米油盐,还想大房子豪车等,哪能不图利益呢?
春秋时的范蠡,帮助勾践打败吴国之后,就退隐了,是“鸟尽弓藏”的道理,更是他们缺少了“利益点”啊。
05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人啊,总要做好一个人走路的准备,不要被人情世故捆绑了。
羽毛不同的鸟,难以聚集在一起;羽毛相同的鸟,也有很多的圈子。何必强求和谁在一起呢?
若是你足够强大,一个人也是一个圈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主动做个薄情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