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动态:行业|马伯庸:与爱奇艺共同完成一次古装短剧的“冒险”

来源:影视观察家 2023-02-18 22:57:30

回望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犹如研读磅礴的书卷,字里行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这其中,既有王侯将相写就恢弘壮阔的颂歌,也有平民百姓编织寻常烟火的小曲。善于在故纸堆中溯本求源的作家马伯庸,一直以来通过走近最普通民众生活,捕捉小人物的行事状态,从而映照出一个朝代的社会风貌。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兼具艺术性,深受读者的喜爱。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市场从未有过的、篇幅14集的古装短剧,在题材、故事、人物设定上别具一格,这也是马伯庸第一次担任编剧的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已经不是马伯庸第一次和爱奇艺合作。从《风起洛阳》到《风起陇西》,他和爱奇艺打造的每一部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热度和口碑。

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马伯庸如何与平台共创出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多次与爱奇艺合作后,对于共创这件事他的所思所想又是什么?


(资料图)

以下自述根据马伯庸采访整理成文: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与平台合作,尤其是已经多次合作之后,越来越感到合作中最重要的是平台能否给予创作者足够的空间。

因为艺术作品与其它事物不同,比如“搬砖”这件事,每天搬一百块儿,第二天累计搬两百块儿,这是一个定量。但艺术作品无法定量,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它有它的特点,这种特点源自作者自身的性格、经验和他的天分。

马伯庸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艺作品都是“作者式”的作品,大多表达个性,而个性本身就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如果平台能够给到一个足够宽容、足够广阔、足够包容的机会,创作者就能够反馈给他们最好的作品,个性鲜明、精彩纷呈的作品,爱奇艺正是如此。

回想起来,在最初启动《显微镜下的大明》这个项目时,我是感到略微诧异的。因为这个内容非常特殊,它是非虚构作品,不像小说那样具有戏剧性,如果进行改编,等同于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创作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有很大难度的。面对这项可能需要从无到有开发的作品,爱奇艺、制片方和我进行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原著影视开发的可行性,大家算是开启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探险”。

市场上以前没有出现过古装短剧集,《风起洛阳》、《风起陇西》之后,我再次选择跟他们合作之前,其实双方一直都在观察的状态中。回看爱奇艺以往的内容,它已经具备持续产出精品短剧的能力,比如迷雾剧场,当初我看到迷雾剧场时特别惊喜。惊喜来自于我首先能够看到有平台愿意做短剧,其次,又愿意做这种悬疑式的短剧,我们不仅仅是兴趣点一致,我也能看出来这中间闪动着理想主义的光辉。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作为一个古装剧而且又是短剧,实际上从商业选择来看是非常有风险的事情,毕竟从操作难度和成本上都不好控制。像龚宇、王晓晖、戴莹,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在听了我关于这个剧的阐释之后都很感兴趣。这部剧的立意在古装剧中确实比较有新意,他们愿意做这种冒险,愿意做这种尝试,我非常感激。

除了前期达成协调一致的创作意愿,作品影视化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大家在各个环节上具有的专业度。

剧本期间,因为是第一次操作,我没有多少经验,最后写出来的内容虽然表达得很清楚,但从剧本到视觉呈现上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审片经验,了解观众对内容的期待,爱奇艺给到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们会及时给我反馈,这种反馈不是强加于你的,而是一种友善的提醒。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会发现确实如此。

我的感受是,尊重每一个行业的专业。一方面,我作为作家要尊重编剧的专业,尊重导演的专业、尊重平台对一个作品的评估以及对它预期的专业度;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平台对专业的尊重。所以说,当各个层面的专业团队放在一起彼此谅解、彼此理解,才是创作一个好作品的前提。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幕后制作

图片来自“市井志特辑”

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那些有才华的新人能被看到。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有持续的活力,持续的创意,需要的是整个业态的造血能力和更新能力。这种更新能力就是取决于这种业态是不是给年轻人足够的上升空间,平台在其中是非常关键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的合作已经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开玩笑的说,他们能让我把这个戏写完,同时把它上线播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笑)。剧播后,看到观众讨论很热烈,剧的热度也很高,我觉得算是幸不辱命。

后面《显微镜下的大明》其余5个故事也会继续开发,会有更多优秀的创作者来合作完整作品的影视化,“丝绢案”算是我作为编剧为系列作品打了一个样。期待有更多更优质的艺术作品,展现给每一位观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