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越绝书》:江浙共享的经典传世名著

来源:新华日报 2023-02-17 06:50:5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本报记者 于 锋

最近,《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播放了第五期《越绝书》,演绎了这部我国古代著名典籍的故事。“吴越为邻,同俗并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颜越虎认为,我国古代著名典籍《越绝书》记录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两个诸侯国的历史,包括了如今江苏和浙江的大部分区域,因此,《越绝书》是江苏和浙江两省共享的经典传世名著。

《越绝书》的作者是谁,历来有多种说法。如今,大多数学者认为,《越绝书》非一时一人所作,原作者可能是一批战国时的“吴越贤者”,书中也可能收入一些子贡和伍子胥的文字;东汉初年,此书经会稽人袁康、吴平整理,撰写“外传”,重新厘定,形成流传至今的《越绝书》;《越绝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历来也有争议,范文澜、朱士嘉、陈桥驿等著名学者认为,《越绝书》是地方志书,且“开方志之先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而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则认为《越绝书》不是地方志,而是地方史。

《越绝书》今存十五卷,凡十九篇,以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争霸战争为核心,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探讨吴越两国的成败与兴衰,夫差、勾践、伍子胥、伯嚭、 范蠡、文种、计倪等人物都在书中一一出现,书写着各自的人生传奇。其中的很多故事,如伍子胥由楚奔吴、勾践灭吴等,就均发生在今天的江苏境内。《越绝书》中还用一定篇幅讲述吴越两国的山川地理、城池道路、农田水利、宫殿陵墓、物产风物、方言风俗等,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信息。

“古吴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这是《越绝书·吴地传》中对“古吴故水道”的描述。今天的人们来到无锡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泛舟“水弄堂”,船过清名桥,左侧一条和运河相连的河道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伯渎河,其前身是泰伯奔吴后开凿的“泰伯渎”。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孙志亮介绍,吴国就是以泰伯渎为核心,向两侧延伸拓展,逐渐形成了“古吴故水道”,也就是古江南运河的前身。

《越绝书》对“古吴故水道”的走向有着详细的描述,对照今天的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古吴故水道”是从今天的苏州平门出发,入漕湖,通泰伯渎,经梅村,至阳湖,在江阴利港附近进入长江,从而与扬州连通。开溪凿沟吴为先,生活在水乡泽国的吴越人很擅长开凿运河。除了中国早期运河“古吴故水道”,《越绝书》中还记载了浙江的“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成为研究中国大运河的珍贵史料。

除了大运河,《越绝书》对吴国的城池也有详细的介绍,为后人研究吴国城址提供借鉴。《越绝书》记载了“吴大城”和“吴小城”:“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阖闾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南京大学考古学者张学锋教授告诉记者,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丹阳的葛城村、无锡常州交界处的阖闾城、苏州的木渎等地发现了吴国的城址,具备都邑性质,是吴国几个不同时期统治中心所在地,正与《越绝书》中的记载相印证。

《越绝书》中还能找到春秋时期普通吴地百姓的“凡人义举”。伍子胥从楚国逃往吴国时,被楚王派兵追捕。在溧阳的濑水边,他见到一女子在浣纱,就上前讨要吃的。等到吃饱后离开时,伍子胥反复叮嘱女子不可泄密。浣纱女保证不会向别人告发伍子胥,见他还不信任自己,女子竟跳进濑水自杀而亡。伍子胥大仇得报后,为报答女子以死相救的恩情,将三斗三升金瓜子投入濑水之中。

在溧阳民间,这位女子被称为“史贞女”,当地建有贞女墓、贞女祠来纪念她,史贞女传说被列入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正如李白在《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并序》中所说,史贞女的义举“卓绝千古,声凌浮云”,她的善良和信义是春秋时期吴地人民精神风貌和民族性格的体现。

正是因为和江苏有着密切的联系,《越绝书》已经被收入了“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编纂的《江苏文库·史料编》之中。以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孔天胤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此外,江苏方志馆也收藏着一册珍贵的明代刻本《越绝书》,由吴琯辑校,大约刊刻于隆庆、万历年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