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选择不做那个迎合者

来源:简单心理 2023-02-09 23:03:51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个内向的人。

小时候,家庭聚餐,饭桌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啊,不爱说话。


(相关资料图)

上学时,每到期末,老师总会在评语栏里写到:文静内向,期待你可以多多展现自己。就连同学聚会,我也是习惯性地呆在角落,默默地听着别人高谈阔论。

因为我不善言辞,曾被朋友或明面或暗地里指出我太过冷漠,父母也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我这样的性格在社会上势必会吃亏。对此我常常感到十分焦虑,甚至于有些绝望地觉得自己前路灰暗,频繁地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其实我清楚心理压力大多来自于这个鼓励外向的社会

在许多人眼中,外向就意味着合群,意味着情商高,意味着有内涵。

不论是上学还是求职,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外向的人,对内向者的偏见很大,给内向者的生存空间也很小,仿佛只有外向才是一种正确的合理的存在。

图片来源:《拯救大兵瑞恩》

所以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强迫自己去改变,鼓励自己勇敢地开口说话,大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容地去表现自己。

我的改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仅得到了长辈们的夸奖,也收获了好人缘,与很多朋友的关系开始变得亲密起来。

可惜的是,这样的改变对我来说是困难的,不断地强迫自己,反而使我变得精疲力竭,没有办法始终维持好的心理状态。

改变路上的重重困难让我开始思考改变的意义与必要性,同时也开始慢慢接受自己是个内向者的事实。

1. 外向真的比内向要好吗?

实际上,内向与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对于内外向的定义也不应局限于表象。

内外向的倾向取决于一个人获取能量的方式和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外向者主要是从外部世界获取能量,他们喜欢并主动创造很多刺激,而内向者更关注内部世界,他们享受独处和安静思考的环境。

这说明,内向者和外向者拥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所在。

图片来源:《海上钢琴师》

2. 内向的力量

这个社会总是偏爱有行动的人,而不是有深刻思考的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亚当·格兰特教授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 这项研究表明内向的领导们相较于外向领导而言总是会生产更大的效益,因为当他们管理主动积极的雇员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让有主见的雇员去自由发挥,反之外向的领导就可能在不经意间总是会在事情处理上变得很激动,留下自己想法的印迹,这使得他人的想法就不那么容易在舞台上发光了。

事实上,历史上一些有改革能力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比如罗斯福、甘地,他们都形容自己是个内向的,说话温柔甚至是害羞的人。

▷甘地和伏尔泰

当科学家们研究最有创造力的人的生活时,他们寻找到的是那些擅长变换思维的人、提出想法的人,但他们同时也有着极为显著的偏内向的痕迹,这是因为对于创造力来说,独处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因此,了解我们自身所具有的内外向程度,有助于我们看到自身的优势所在,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避免刻意表现出某种状态而导致内耗。

图片来源:pexels

为此,我们开发了本测试。采用了 Marti Olsen Laney 教授提出的关于测试内向程度的理论,并结合精神分析学家 Carl Jung 的内向外向性格理论、人格心理学家 Jonathon Cheek 的四种内向性格 STAR 模型等理论,对内向性格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解读和剖析,并根据不同的内/外向程度,为你制定了专属的成长指南。

「测一测你有多内向」

原价:69.9元

限时三天免费

长按扫码免费测试

希望在小测试的帮助下,你可以发现自己真实性格带来的潜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

Susan Cain《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 点击阅读原文

探索自己的潜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