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头条丨壮绣传承人蓝淋:飞针引线勾勒民族非遗工艺
壮绣传承人蓝淋:飞针引线勾勒民族非遗工艺
一朵牡丹开得正艳,蝴蝶、喜鹊、小花朵环绕周围,一颗象征团结和睦的石榴位于正上方……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蓝淋,系着这样一个图案生动的围裙,坐在刺绣桌前,穿着壮族服饰,戴着黑框眼镜,正一针一线地在布料上勾勒图样。
(资料图)
从构思设计、绘图贴纸、选料裁布、上绣绷到缝制合成,至少需要半个月,蓝淋一边绣着手上的“吉祥九福娃”,一边自豪地介绍,“每次上绣桌前我都要穿着这个围裙,不仅实用,它还能给我力量,让我在传承民族技艺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从容。”
图为蓝淋正在绣架上刺绣。新华社记者梁舜 摄
作为一项极富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通过壮族先民长期的累积发展,壮族刺绣技艺自成一脉,形成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为中心的核心区域,在广西壮族世代聚居地广为流传。
今年48岁的蓝淋出生在壮族刺绣世家,她从小耳濡目染,16岁时就能独立制作服饰。在20世纪90年代末,面对机绣的冲击,家族的传统手艺有失传之势,“这么好的手艺如果没有传下来,那就太可惜了,我有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蓝淋说,随后,她在兄妹的帮助下成立了“壮美坊”壮绣工作室,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壮族刺绣。
将壮绣的艺术精髓和日常生产生活相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断改良针法和用色,蓝淋决定调整她的传承和创作思路,“我们邀请了年轻的设计师加入,在尊重和展示传统技艺的同时,一定要让作品见人见物见生活。”
“壮美坊”工作室入口处,茶巾、手工包、枕套、衣裙、绣花鞋、抱枕等众多刺绣成品错落有致地陈列着,水波纹、太阳星芒纹、花草鸟兽等纹样图案,在灯光照射下栩栩如生、灵动自如。再往里的巨幅绣线墙前,几位绣娘正在加工绣制,针线在她们手间自如穿梭,不同色彩和图案若隐若现。
图为蓝淋在指导绣娘刺绣。新华社记者梁舜 摄
近年来,壮族刺绣作品先后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市政府指定礼品、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嘉宾纪念品……越来越多的壮族刺绣携载着壮乡文化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图为蓝淋和绣娘展示壮绣产品。新华社记者梁舜 摄
“工序越繁琐越有挑战,我就觉得越兴奋越有成就感。”绣娘韦秋花说,她越来越喜欢驾驭高难度作品的感觉。已经有3个小孩的她,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刺绣工作还能让她“静心”。她正在制作的白头叶猴布偶图案,还有10天左右就能完成,之后便可发给海外客户。
蓝淋介绍,20多年来,她已经免费培训了2000多名绣娘,绣娘可以带着半成品回家绣,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小孩。
“全国巾帼脱贫攻坚示范基地”的荣誉牌挂在墙壁上,连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刺绣)生产性保护示范户”等11个牌匾,正时刻提醒和激励着蓝淋,不仅要让传统的壮绣作品有收藏价值,还能用于生活,这是她一生的追求。(记者汪奇文、梁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