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舌尖上的记忆
(资料图)
北京的吃食,以串胡同叫卖的种类来计算,从一大早的烧饼、油炸鬼到晚间的硬面饽饽,粗略统计就有二三十种。仅烧饼就可分为马蹄烧饼、驴蹄烧饼、芝麻酱烧饼、吊炉、薄皮火烧、螺丝转儿,还有糖烧饼及豆馅等多种。细说是说不过来的。现将回忆中的小吃略择一二,以纪念那段只能回味的闲散时光。
我记忆中最深的、也是最大众化的小吃是灌肠。那是一块粉子做成的块状物。片成小片儿,在铛上炮一下,盛在三寸小粗碟中,撒上盐水和蒜末。灌肠只在庙会时摆摊,不串街。虽然它并无特殊味道,可人们,尤其是小孩,就是喜欢吃。
另有一家高级灌肠,在后门大街石桥旁,是瘦猪肉加少许团粉制成,味道就好吃多了。该店同时以炸三角和肉火烧闻名。三角是素馅,内有焖子和香菜。火烧是纯猪肉馅,炸得焦黄。如今,后门大街石桥早已拆去,那专卖灌肠、肉火烧的小吃店恐怕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另一种我最喜欢且一直忘不了的小吃就是豌豆糕。豌豆磨细和成面,芝麻白糖做馅,临卖出时再以模子扣成各种形状的小糕点。还有一种是把豌豆面蒸熟,做成丸子大小的圆团,无馅,蘸白糖食之,也很可口。
更有一种叫做豆铲儿糕的小吃,是用豌豆面和黄黏米面合制而成,亦热食,盛于小碟内,撒上红糖水、白糖等调味料,这是我至今都梦想品尝的一道小吃。西单商场未改造前,楼下有家专卖豆铲儿糕的小铺,其旁一家小铺专卖口蘑豆腐脑。不知哪一年,西单商场大变了样,再去时什么都找不到了,豆铲儿糕也从而绝迹了。每思至此,不禁怅惘久之。
下午四时后,晚饭还远,腹内感到空虚,上街到十字路口的角落里,买一碗炸豆腐、炸丸子吃。豆腐切成小三角块,丸子用荞麦做成,有干红枣般大,炸过再放入热汤中煮,盛在小碗里,放入辣椒、芝麻酱和香菜,价廉物美。
写到此,忽想起曹禺先生《北京人》中江泰的一段话。他说:“譬如我吧,我好吃,我懂得吃,我可以引你到各种顶好的地方去吃。正阳楼的涮羊肉,便宜坊的挂炉鸭,同和居的烤馒头,东兴楼的乌鱼蛋,致美斋的烩鸭条。小地方呢,像灶温的烂肉面。”江泰所举确是名家美味,但也未能说全。如致美斋的萝卜丝饼就是我心中的北京小吃之最。用白萝卜丝和面制成直径不过一寸的小圆饼,稍带咸味,以油烤成,入口香酥即化。那才是致美斋的绝活儿,吃之艺术的极致。以前时常专程买一斤回来,闲时啖之,佐以香茗,不禁陶然久之。
关键词: 西单商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