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时讯:25年如一日,孝顺媳妇王晓芬用行动诠释孝和爱
在本市静海区陈官屯镇王官屯村,要是问起哪家的媳妇最孝顺,村里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王晓芬。今年50岁的王晓芬,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朴实、善良、恪尽孝道,25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久病公婆,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是名副其实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她的孝心和爱心感染着周边的村民,被乡亲们传为佳话。日前,王晓芬被评为静海孝老爱亲好人。
挑起家庭重担
在静海区南部,南运河东岸,有一个1000多户人家的村子——陈官屯镇王官屯村。27日上午,记者来到王官屯村,见到了朴实善良、不善言谈的王晓芬。1997年,25岁的王晓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与村民陶宗山喜结连理,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相关资料图)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农村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嫁入陶家以后,王晓芬一直和公公婆婆一家住在一起。尽管这个大家庭经济条件不算好,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女儿和儿子的相继出生更给这个家增添了许多快乐。
然而,平淡幸福的生活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2007年,公公被查出患有膀胱癌。经过住院及时救治,加上王晓芬和家人的精心照顾,公公的病情逐渐稳定。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公公和婆婆同时突发心脏病,被分别送往市区的胸科医院和静海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当时,住在市区胸科医院的公公由陶宗山大哥一家人负责照顾。陶宗山每天要打理地里的农活,还要接送儿子上下学,实在抽不开身,照顾婆婆的担子就落在了王晓芬的肩上。在婆婆住院期间,王晓芬医院家里两头跑,给婆婆喂水喂饭,按摩守夜,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句累。
精心照顾婆婆
几个月后,在王晓芬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病情逐渐稳定,但公公却不幸离世。公公去世后,婆婆接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整天沉闷不语。王晓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唯恐婆婆有个三长两短,她一连数月从早到晚陪护在婆婆身边安慰、劝解:“娘,想开点,有我你还不放心吗?你就把我当亲闺女吧,我会照顾好你的。”在她的再三劝慰下,婆婆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以后,王晓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给儿子辅导功课,还要照顾年迈的婆婆,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一年365天,王晓芬除了给老人更换衣服、拆洗被褥外,还经常为老人洗脚、擦脸、搓背、梳头,照顾得无微不至。婆婆的牙口不好,一日三餐王晓芬都给老人做容易消化的饭菜。为了保证老人的营养和粗纤维摄入,即使是一碗白米粥、挂面汤,也要搭配上肉、蛋和蔬菜。
2021年冬天,婆婆不小心把胯骨摔伤住进了医院,连续4个多月,王晓芬一直伺候在病床前,端屎端尿,喂汤喂药,细心照料,精心护理,直到老人康复出院。婆婆逢人就夸:“日日夜夜守在病床前,我这儿媳妇比儿子还强。”
儿女传承孝道
王晓芬的女儿今年25岁,已经参加工作。儿子陶宸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中三年级。陶宸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乖巧懂事,脸上有着同龄孩子所没有的成熟和坚毅。当记者来到他家时,正在家里上网课的陶宸很有礼貌的打招呼:“记者叔叔好,您辛苦了……”
王晓芬告诉记者,姐弟俩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很优秀。看着妈妈整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女儿下班回到家,都会为奶奶按摩、梳头、剪指甲、洗衣服,有时还会给奶奶讲几个小笑话,逗老人开心。
儿子陶宸在静海城区上学,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是先收拾屋子再扫院子,然后帮妈妈洗衣服、做饭,再到自家的庄稼地里帮爸爸干农活,里里外外所有的活都干完了才开始学习功课,一直学到深夜。每到春节、中秋节、重阳节,他会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给爸爸妈妈和奶奶买点好吃的。“孩子们很孝顺,让我很欣慰。我希望通过自己孝敬老人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染下一代,让孝老爱亲的家风代代相传。”说到懂事的一双儿女,王晓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王晓芬不仅是陶家的好媳妇,更是村里的好媳妇,她给全村村民带了个好头,是孝老爱亲的模范榜样。”王官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辛长陆对记者说,25年来,在王晓芬身上看到了许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敬老人、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她那种不计得失的博大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是常人所难做到的,是全体村民学习的榜样。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今晚报记者 何欣 文并摄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