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带动醒狮热度上扬

来源:羊城晚报 2022-01-30 14:16:19

2021年12月,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上映。一个多月来,根植于南中国数百年的醒狮被置于聚光灯下。从央视到抖音,醒狮的热度上扬。

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醒狮无处不在。无论城乡,每逢节庆和开业,舞龙舞狮是必备仪式。过去三十年间,醒狮悄然发生着变化。来自历史深处的阵阵鼓点,回响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1骨子里的认同感、自豪感

看着《雄狮少年》里的主角纵身一跃,让“赵家狮”的第五代传人、广州工人醒狮协会会长赵伟斌想起自己九岁那年,他首次登台:上万名观众,从台下站到江边,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站在文化公园的中心台,他紧张兴奋地环顾四周。举起狮头,踏着鼓点,他成为了主角。

1月24日,赵伟斌和《雄狮少年》导演孙海鹏等在安大戏院与观众分享电影背后的故事。分享会的观众大多是来自广州公交集团醒狮协会的工人。电影照进现实,他们正是狮头和狮被下的主角。留影时刻,有两位醒狮青年甚至与电影中的角色有几分神似。“电影如此感人是因为来自真实。”赵伟斌对孙海鹏说道。

孙海鹏对醒狮“路人转粉”,乃至创作《雄狮少年》的契机也来自一次切身经历。孙海鹏出生在湖北,自2010年定居广州后,醒狮才进入他的日常生活。一次在泰国过年度假期间,孙海鹏在异国他乡的商场里,偶遇来自国内的醒狮队上台表演。

鼓点响起,孙海鹏的眼泪止不住落下。“这是一种特别复杂的情绪,有骨子里的认同感、自豪感。”孙海鹏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用电影去呈现这种复杂的情感。”

整部电影从构思创作到最终呈现,用了两年时间。其间,制作团队花了半时间采风,与舞狮队教练队员交流,了解醒狮的舞法和培训。这些素材最后都融入电影中,尤其突出了醒狮与岭南祠堂、木棉花等意象。因为“它们都是广州的文化符号。”

事实上,做《雄狮少年》之前,孙海鹏的团队已经半年没发过工资。他说,电影贴合了他们当时带伤上阵的状态。团队最后硬着头皮做完片子,就像主角阿娟在比赛时不断往前走,走到尽头,看着高处、远处的“擎天柱”跳出去。如今,这部无IP、无大咖的电影,在豆瓣上被打到8.3分,已经成为孙海鹏从业以来影响最大的作品。

2代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前,孙海鹏只知道舞狮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对它的认识比较模糊。因为电影制作,他开始研究舞狮,愈发体会到这项技艺的精湛。孙海鹏说:“醒狮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太熟悉了,没有多少人花时间深入了解它。”而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彭伟文已经在醒狮研究和写作上,断断续续花了二十年。

二十年前,彭伟文还是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因为一次机缘,这位地道的广州人随导师叶春生前往广州番禺沙坑村看醒狮,由此进入醒狮的世界。2021年8月,彭伟文的《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书中揭示了醒狮中人与时代巨流之间的密切关系。

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变。在时代前沿的珠三角,农民离开了土地,脱离了宗族。面临陌生而不定的生活,新移民武傍身,也为相互照应,进入武馆,组织成新的群体。此时,醒狮的技艺是武馆的门面。而醒狮的传人,则是乡土中国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新兴阶层组成部分。组织起工人和武馆的“西家行”应时而生,后来演变成工人组织,为工人争取权益。

在风云激荡的代历史上,醒狮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彭伟文的爬梳,辛亥革命中带领弟兄攻陷佛山千总衙门的,是小作坊主李苏;广州起义时负责转运武器的,是在鸿胜武馆武的理发工人梁桂华;从十余岁开始参加最早的黄飞鸿电影制作,凭自己的才智和执着成长为华人电影史上重要动作指导的刘家良,是黄飞鸿第四代传人。

尤其在“觉醒年代”,武馆中人是中共工人运动的重要力量。早年创立理发工人会的梁桂华就是其中一位,他变卖云浮祖屋,安置告别妻女,成为走在前头的职业革命者。广州起义时,梁桂华配合周文雍组织和改编工人赤卫队,担任工人赤卫队副总指挥。当起义因叛徒告密,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指挥部的正是梁桂华。在后来的战斗中,梁桂华带领敢死队开路,在现广医一院门前牺牲,时年34岁。

3醒狮发生了由里及外的变化

广州工人醒狮协会位于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的一角,并不宽敞的正门悬挂着关山月的亲笔题字。要不是最在门前绘上巨大的醒狮壁画,这里恐怕不那么容易找得到。2006年秋天,彭伟文来到这里,找到赵伟斌的父亲赵继红。就在这一年,广东醒狮毫无悬念地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时代的产物。1949年后,作为社会团体的武馆和西家行被工会替代,醒狮作为劳动者的业余活动,以企事业单位业余狮队的形式存续下来,并开始了新的传承之路。

过去的醒狮重视师徒相授,以不同的武术流派为基础,因而步法纷繁。为完成官方的接待任务,赵继红从统一步法开始,规范了醒狮的流程和动作,“迎宾狮”由此诞生。协会成立的翌年,他制定了一套规则,让醒狮的每个动作都有对应标准。

醒狮的后脑往往写着流派和团体名称,但醒狮协会的狮头上既没有流派,也没有协会名称。“不搞地盘,不设围墙。”在与彭伟文的对谈中,赵继红说。他从一开始就告诉过全部会员,要是强调自己的流派,就不要加入协会。彭伟文认为,“迎宾狮”是醒狮的传承与自我改造的结果,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醒狮走过的轨迹。

赵伟斌告诉记者,父亲连“赵家狮”都不提,因为“有派系就有争斗”,“舞狮是一种民间艺术,最多有南北之分,不该有以往武术常有的门派之争”。

到了赵伟斌一代人的手上,醒狮发生了由里及外的变化。如今在协会办公室悬挂数十个狮头大小不一。作为关键道具,狮头在年减少了重量,以适应不同的人群,更有贴上LED灯或涂上荧光材料,用于晚上表演。

“别说一百年前,即便是三十年前的醒狮,也和今天大为不同。”赵伟斌说,今天最吸引人的跳高桩也不过三十年。最早,狮子在地上的八角碗上踩点舞动,这种方式与南拳中的梅花桩结合,令狮子跃上半空。“大家一看,太好看了!观赏强,难度高,更符合现在的审美。”这个变化拉了和观众的距离,新热播的醒狮短视频中,上桩最受欢迎,有的时长不足一分钟,播放量过百万。(记者朱绍杰实生陈晓楠)

关键词: 动画电影 雄狮少年 舞龙舞狮 近代历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