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家开始与流量共舞

来源:新华日报 2023-10-20 08:20:02

上周,莫言携新作《鳄鱼》亮相江苏师范大学。谈起这部最新的剧本作品,莫言数次提到2019年他参观莎士比亚故居时,在余华、苏童面前立下的愿望:自己要成为一名剧作家。对莫言转型的宏愿,两位老友报之以“笑”——这笑,是嘲笑,是鼓励,还是蒙娜丽莎般高深莫测的微笑?狡黠的莫言放任读者去遐想,每每激起台下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在反复的抛梗与接梗之间,经典作家正大方地与流量共舞。或面对面亲切表达,或依托新媒体隔屏互动,在贩卖文学“花边”的同时,亦流露出自身的性情与文学的奥义。

“读书的好处是让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宽广”“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最好的小说散文,会给你一种突袭感,就是一个看似轻微的小细节,把你震了”……时下备受好评的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让文学在新媒体时代获得了一种生动亲切的敞开方式。用户进行碎片化的网上冲浪,不经意地与文学邂逅,收获了“忽似春风开百花”的心有所动、回味悠远。


(资料图片)

铺天盖地的抖音、微信、B站、小红书确立了我们的“数字化生存”姿态,也同时决定了作家很难摆脱媒介而生存。只要他仍追求对时代、社会的有效“嵌入”,就必须关注“怎么说”和“说什么”。

事实上,文学交流需要精心的设计,这一观点正在唤起共鸣。如今,文学节目、文学沙龙、读者见面会、作品分享会及研讨会遍地开花,打破了作家和读者间的隔阂,但也让读者生出“披沙沥金”之感。今年在第三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上,评论家谢有顺直言:一些文学工作者往往只懂得对学术共同体说话,而缺乏对公众“演讲”的能力。评论家汪政也认为,文学交流应做到精准和高质量,“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的对象是谁,如何在全民皆媒的时代里放大声量、呈现必要的尖锐度,如何深度地介入、诚挚地表达,决定了一场文学交流是‘看起来热热闹闹的’,还是有内在的丰盛性。”

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思考:当我们追求文学“破圈”时,我们究竟在呼唤什么?

固然,文学“破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使命——“熏浸刺提”也好,“兴观群怨”也罢,或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更深层次上,文学的“破圈”要求改变文学的深层生态、推出更多的文学精品,重建文学的对话性、行动性。

必须看到,和少数几个经典作家的巨大流量形成对比的,是文学在更广阔范围中的某种边缘化和失语。一些新书新作仍会掀起浪花,却较难唤起在读者心灵层面的长久共鸣。当自媒体津津乐道于莫言、余华的“段子手”人设时,却很少言及,他们的作品本身为流量提供的“背书”。同样,当逝世12年的史铁生一次次在互联网上掀起怀念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史铁生“长红”“永生”的密码在于其作品的“生命维度”,在于他对一代代读者的恒久“养育”。这种与读者的深层对话性,使流量成为可能。

当作家开始与流量共舞,身为读者,如何应对?

余华曾在访谈中提到一个细节:他在互联网上爆火之后,许多蜂拥来到读书会现场的读者,很多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而文学只有被阅读才能够真正获得生命。为文学“追星”固然不错,“观其文,想见其为人”无疑是更加可取的方式。

当作家开始与流量共舞,读者须找寻到文学在流量之外的东西。文学不是脱口秀,它拥有无法被流量涵盖的广袤部分、质密部分。超越于文学“萌化”的娱乐表象,一个富有媒介素养的读者,须发掘绚丽激涌的浪花之下,那些强劲深邃的文学潜流。

盘点今年几个文学“出圈”的事件,不妨问问:在流量、热点、新闻之外,我们收获了什么?

7月,米兰·昆德拉逝世,曹文轩的一篇评论告诉读者,杰出的作家如何发现和创造新的主题——从昆德拉创造的“轻与重”“媚俗”“抒情时代与叙事时代”等命题,我们得以管窥真正的“现代小说家”如何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高度地抽象。

8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公布,《中国新闻周刊》推送的“新闻眼”,是“刘亮程:我可以听懂风声”。作家先熟悉了村庄,熟悉了风沙和雨雪,然后才拾起了纸笔——从习焉不察的风声,到茅奖作品的黄钟大吕,我们借此感知生活与文学相结合的隐秘通道。

10月,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挪威剧作家约翰·福瑟的授奖词“为不可言说的事物发声”,再一次拓展着我们对文学的理解。

……

当然,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未必需要多么精深。记得当年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也许多年以后,你们会忘记曾经读过的某部作品的情节,但你们永远不会忘记阅读它时的感觉”。感觉,正是审美接受的最基本、也最珍贵的维度。当感觉流淌时,生命的创痛被宣泄,人性的弱点被冲刷,有新的品格、质地强劲地生长。

最后,不妨追问一下:文学“破圈”后,抵达何方?

答案或许是,回到日常生活,与“人”相遇,成为我们理解生活、理解自身的方法。越是喧嚣纷纭、沧海横流,我们越是需要文学的陪伴和守护。从文学中,我们看到社会发展的宏阔进程,看到纷繁物事在人类心灵上的投影,也看到更好的自己借助文学悄然生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