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作品为何如此成功?对话阿来:他对人类理想和勇气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表达|共生纪元·科幻未来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很多人都知道阿来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是《尘埃落定》的作者,但熟悉科幻圈的人都知道,阿来曾在《科幻世界》担任主编多年,是包括刘慈欣、何夕在内的多位科幻作家的知音和伯乐。刘慈欣的多部作品就是经阿来之手发表出来的。虽然阿来如今已不再从事科幻编辑工作,但他对科幻文学及相关动态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和敏锐的观察。
(资料图)
10月19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首届成都·天府科幻电影展开幕式在成都郫都区举行。在该活动上,阿来和刘慈欣同时亮相,被聘请担任“四川省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名誉宣传大使”。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到阿来,听他分享自己的相关思考和见解,话题涉及科幻文学在众多文学类型中的独特意义,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等等。
阿来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上(《科幻世界》杂志供图)
“科幻的很多白日梦是可以实现的,
是自我鼓舞”
封面新闻:不管是科学,还是科幻,都会提到一个核心词叫“想象力”。在您看来,“想象力”如此重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阿来: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的想象力往往是通向神话、传说。到了现代,文学会更多关注当下生活,这种现实主义书写也需要想象。工业革命时代到来以后,科学变得非常重要。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在一个东西出现之前,首先是一种朝向未知、未来的想法。这种想法的出现,除了需要既往的资料素材之外,还非常需要朝向未知和未来的想象力。
封面新闻:在您看来,在多个文学、电影类型中,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的特点、魅力是什么?
阿来:科幻作为一个文学、艺术类型,是工业时代到来之后新出现的。它突破了其他类型往往多关注过去或者当下,把目光更多投向了未来。未来往往有很多未知。科幻会引发人去从整体看待问题,会思考:我们人类将来要去到哪里?将来有一天人类离开地球之后会是怎样?这种思考角度很宏大。人类探索未知会表现出勇敢,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气质。此外,科幻的幻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所做的白日梦,是在将来有可能实现的。事实上很多科幻、幻想都成了现实。这也是其他幻想类艺术所不具备的。做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是一种自我麻醉。但科幻的很多白日梦是可以实现的,是一种自我鼓舞。
封面新闻:您曾在《科幻世界》杂志当主编多年。在中国科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受到高度关注的时候,您就关注到刘慈欣的创作才华,编发过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后来他的作品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了科幻圈。在您看来,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能有如此大关注的原因何在?
阿来:当热爱科幻、写作科幻的人数足够多的时候,当中就会出现一些优秀的作家。那刘慈欣为什么会成为最引人瞩目的那一个?我认为跟他的作品气质有很大关系。每一种文学,都有一个它自己最高的艺术要求。一流的科幻小说就是要给人希望,给人鼓舞,要展开一个比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更浩渺壮阔的世界。刘慈欣的作品,就是把人类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给予了酣畅淋漓的表达。他的科幻小说,就是具备了那种勇气、理想的气质,充沛的激情以及浩渺无边的想象,我认为这是他成功的原因。
人工智能未来有两种可能
科幻小说早就捕捉到了
阿来接受采访(摄影 张杰)
封面新闻:昨天刘慈欣在接受媒体群访的时候谈到人工智能,“现在也有一种力量在慢慢取代我们——我不知道人工智能还给我们留下多少时间”。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您对此的思考是怎样的?会担心它取代作家吗?
阿来:我所思考的“人工智能”未来有两个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它完全按照人给它规定好的路径发展。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这样的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算法。它只是把过去的、已有的、它所占有的资料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合理地推演。这种情况的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一些模式化、套路化比较明显的实用性写作,那么它在这个领域取代人,也没关系。因为原创性高的文学创作,不是从已有资料的多样组合,而是人这种生命体所独有的创新能力,更像是“无中生有”。
但问题在于,还有第二种可能。就是,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突然发生了一种质变,他能像人那样有创新能力,能“无中生有”了。到这个阶段,可以说,人工智能是可以取代一切创造性写作了。这个时候,它就不是算法,而是非常接近“人”了。这个时候,需要担心的不仅仅是作家,而是全体人类。也许它就是人类的毁灭。人类自己制造了一个存在,然后这个存在把人类自己毁灭了。其实这种担心,科幻文学很早就捕捉到了。不是从人工智能开始,而是从机器人被人类发明出来以后,这种担心就出现在科幻小说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会提出“机器人三定律”的原因。比如说: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顾。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等等。
写科幻的年轻人,
要敢于往“困难”的路上走
封面新闻:对于我国科幻文学创作的当下状态和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判断?
阿来:其实我觉得最好不要做这种判断。人们似乎总有一种期待:今年出了一个刘慈欣,就觉得明年应该出一个跟他一样优秀或者更优秀的“王慈欣”。其实仔细想来,唐代诗歌发展几百年,有很多写诗的人,但今天能说出名字的还是少数。不是人人都是李白、杜甫。文学创作、文化生产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急不得。我个人认为,与其我们天天想着去判断这判断那,不如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那一点。我们不是天才不是第一也没关系,但只要力所能及地努力,也是为这个世界积累了一点有益的、有效的东西。
封面新闻:对于刚刚开始进行科幻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您有怎样的建议?
阿来:我最想说的是,要敢于往“困难”的地方,不要只想着容易的事情。就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来说,写作会有一些现成的模块、套路,人也有一种惰性,就是很愿意向“容易”的方向出去。但是“容易”也往往意味着,有新发现、创新的可能性很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