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点准备,从容迎接“第三人生”——读《安心老去》

来源:历史驿站 2023-10-18 12:15:04

健全的人都将经历了一个出生、成长、生育、老去、死亡的过程。无可否认,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终将老去,世界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一个变老的世界正迎面向我们走来。许多问题还没想明白人就老了,老龄化所带来的的强烈冲击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什么是老龄化?有多大的冲击?有多深的影响?想不明白不要紧,有人帮我们想明白了,《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这本书讲明白了许多问题。


(资料图片)

作者李佳是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适老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经营报》专栏作家,曾出版《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他编著的《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这本书,从多角度、多领域全面剖析了这个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分析了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人们及时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观念,提醒每个人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因为在农业时代人均寿命才30岁左右。20岁是青年,40岁是中年,60岁是老年,活到70岁很不容易了。李佳认为“人老了”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年龄,也就是“老龄”,“老龄化”的“老龄”;另一个是能力,就是指“老年”。

李佳这样解读“老龄”:“我国最早被用来泛指老年人的是耆艾二字。《礼记》中就写有‘五十曰艾,六十曰耆’。此外,还有我们常听到的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等,这些就是我国古代对老龄的界定标准。而在国际上,联合国1956年发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将65岁作为进入老龄的标准。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正式确定‘老龄’是指60岁以上的人。我们可以看到,老龄的标准相对明确、立场比较客观。”

李佳说,“老年,一般指生物的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这个定义很有普遍性,即以生命周期来界定老年。它泛指的是生物从出现衰弱特征到死亡的一个阶段。当我们说“老了”时,年龄与能力、老龄与老年是统一的。

李佳总结:“现在,人的寿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以前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人生七十很平常。同时,人的能力也变化了。一方面呢,健康水平的提高,让我们的精力和体力比过去增强了很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和智能化让工作岗位对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了。所以,当我们说老龄群体时,指的只是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其范围已经远远大于以往能力上‘老’了的老年人、老人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条件的进步,80、90岁的老人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老龄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老龄化是全人类的,到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会达到21亿,占全球人口的21.4%,大多数国家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活到老龄时,就必须得面对老龄所面对的一切问题。

李佳在书中提到第三人生是一个全新的生命阶段。什么是第三人生?如果60岁是老龄人口,活到80岁的话,那就是还有20年的老龄期需要度过,对于很多长寿的老人来说,可能有30年甚至40年的日子要过,这就是人类的第三人生。30年——40年的时间,比少年时期、成年期都要长得多,学音乐、学画画、学外语,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规划自己的生活。这是有别于未成年期的“第一人生”和中青年期“第二人生”的全新生命阶段。第三人生才是有人生情趣的高级阶段。

该来的一定会来,没必要惶恐不安,忧心忡忡,从容面对吧。面对老龄,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才能过好“后半辈子”第三人生时光?

李佳提出四项建议:

一是健康。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二是心态。随着寿命的延长,我们正迎来全新的第三人生——一个比少儿期还要长的老龄期。荷兰学者卢云和美国学者葛福尼指出,面对第三人生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一条走向黑暗,一条通向光明”。是自我放弃、消极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积极行动、重启人生、不待扬鞭自奋蹄,最重要的是个人的选择和行动。

三是财富。面对一个可能占生命周期近四分之一的老龄生活,我们个体不准备钱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准备得少了都不行。这个钱从哪儿来?一夜暴富不是不可能,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储蓄先把钱存起来,我们才能进而通过理财、投资等方式推动个人财富增长。

四是参与。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更大的改变。面对技术的发展,我们个人不能望而却步,必须迎头赶上。

现实的问题是,养老还是资金方面的问题,李佳建议:“无论是保险还是理财,对个人来说,如果是为了给自己老龄期做经济保障,那最重要的是尽快、尽早开始行动。”

谁来为你的养老买单?答案,自己。你要为自己负责,自己看着办吧。

如果还有问题没有想明白,那就读读《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这本书,云淡风轻从容地迎接老龄社会的拥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