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适子故里出发:蒙学链接世界的陈村实践

来源:央广网 2023-10-17 19:10:47

三龙湾畔,潭洲水起。七百多年前,区适子在这里创作出了《三字经》。此读物影响之深远,或许是他不曾预料的。


(相关资料图)

七百年后的今天,作为适子故里,陈村(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接续前人的珍贵遗存,一场以蒙学链接世界的探索正在展开。

10月15日,第三届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启动,陈村掀起蒙学文化学习的热潮。随着文化周的到来,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宣布启用,“蒙学第一校”正式亮相。

这次,陈村要打好《三字经》发源地这张人文资源王牌,以一个村落为支点,以一所学校为推力,打造一张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名片。陈村将用好用活这张名片,继而与世界产生更深的链接。

第三届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启动

一个村落:从适子故里出发

日前,徐勇等一批全国蒙学一流学者来到陈村,举行了一场停摆数年的学术研讨会。

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徐勇很是感慨,这不仅是一次新老朋友的会面,更重要的是,研究《三字经》作者为谁多年,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在作者的故乡,肯定地说出答案。

2006年,顺德文化学者李健明从传说、文献、版本、实物、实地、后人、音韵等多方面入手,提出宋末陈村登洲人区适子是《三字经》作者,引起学界震动。在众多的中华蒙学经典中,《三字经》居三大儿童蒙学经典读物之首,不仅在中国流传700余年而不衰,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事实上,关于《三字经》的作者是谁,从古至今,讨论不断。2007年以来,陈村就广邀专家学者开展 《三字经》专题研究,考证溯源,发掘《三字经》及作者相关史料,并且成功还原“区适子撰《三字经》”的历史脉络以及岭南理学与蒙学发展的关系。同时重建区氏宗祠,建成《三字经》文化公园、区适子纪念馆等,打造一系列传承《三字经》文化的载体阵地。

第三届陈村三字经启蒙文化周启动现场,上演三字经启蒙礼。

从疑问到逐步确认再到肯定,“我们把从古代就有争议的问题,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解决了。”李健明认为,这是政府、学界和民间不断坚持、推动的结果。

作为适子故里,从创办首届三字经启蒙文化节以来,陈村已将传承好、发扬好《三字经》文化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和历史责任。做实学术研究的同时,陈村还致力于《三字经》文化的普及推广,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邀请著名文化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编著,推出带有陈村特色、面向少年儿童的优质读物。目前《钱文忠和你聊聊〈三字经〉(儿童版)》已出版,将陈村《三字经》文化推向全国。

不仅如此,陈村还孵化出粤语三字经原创歌曲、《适子蒙训三字经》读本和主题 IP设计形象;抖音、动漫、国风等元素与《三字经》共融互动,国潮加持、民俗助力,在全国点燃《三字经》文化的热度,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共鸣。制定《三字经》文化产业规划,成立适子三字经文化有限公司,推出多种《三字经》主题文创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深受年轻人喜爱。

在本届三字经启蒙文化周上,陈村还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设想,以区适子故里登洲村为载体,打造“蒙学第一村”,让蒙学文化走深走实,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如今,蒙学潮墟等系列融合传统和创新的活动已在村里上演,持续吸引市民游客到来。

打好三字经这张文化名片,陈村有底蕴,也有底气。

一所学校:“蒙学第一校”的加持

作为蒙学热土,扛起传承弘扬中华蒙学文化的大旗,陈村当仁不让。

在启蒙文化周启动的当天,陈村迎来了启蒙文化传承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盛事——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正式启用。

这所由陈村镇政府投入逾8亿元,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近几年顺德范围内投入最大、设计最优的精品教育项目之一,也是全区首个代建制项目。学校所在位置,正处于适子故里。在首都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持下,该校将打造成为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蒙学第一校”。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正式启用

学校从“适子故里”出发,那么“未来”在哪儿呢?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校长杨立雄说了两个词,一个是“立德树人”,一个是“德育高地”。

以适子为名,学校充分突出《三字经》等蒙学文化元素,校训“顺适子 立德行 童蒙正 创未来”更是采用三字句式的表达方式。在蒙学经典的理念下,依托首都师范大学丰富资源,学校还将建设立德树人德育高地的生态思政课程、《三字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蒙学文化体验式研学课程、素质教育五育融合并举的未来课程。

不仅如此,校内的潭村区家粮仓(东湖区公祠)古建筑会打造为“适子书院”,成为蒙学研究、传播、推广的阵地。陈村已邀请国内高校资深专家入驻,成立适子书院专家团队,一方面开展蒙学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发挥中华蒙学育人价值,策划系列课程及文化活动,向社会、家庭、学校传播推广中国优秀蒙学。

蒙学雅集上,18所学校各显神通,学生们分别穿上各具特色的汉代服装,结合《三字经》文化,展示“礼、乐、射、御、书、数”等中国传统“六艺”。

实际上,蒙学教育早已根植在陈村的土壤中。从2016年开始,陈村镇率先实施特色学校战略,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学子身心,全镇18所学校已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次三字经启蒙文化周首次举办的蒙学雅集上,18所学校“各显神通”,学生们分别穿上各具特色的汉代服装,结合《三字经》文化,展示“礼、乐、射、御、书、数”等中国传统“六艺”。成果展示如粤语《三字经》诵读、粤韵操、剪纸、汉唐舞、民乐表演,传统文化游戏体验如茶百戏、投壶、射箭、活字印刷,尽显传统文化风采,是陈村蒙学教育成果的集中表现。

一张名片:城以文兴向未来

传承弘扬蒙学文化,打响《三字经》文化IP,大手笔投入教育事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城市内涵软实力,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以提升整个城市品质。

对此,陈村镇党委书记霍茂昌有深刻的认识。“过去我们讲的城市品质提升,是指环境和硬件的升级;未来的品质提升,还包括内涵上的升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水路时代,潭洲水道、东平水道、陈村水道和文海河四条河流穿境而过,其中陈村水道交汇东平水道,至今仍是中国内河最繁忙的水道之一。陈村《三字经》也是沿着水路出发,传遍中国,并翻译成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等外语,漂洋过海传向西方。

蒙学潮墟等系列融合传统和创新的活动热闹上演,持续吸引着市民游客的到来。

当下,陈村正围绕“产兴、文兴、乡兴,水美、绿美、城美”,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样板中心镇。

半城山水满城绿,地处轨道交通枢纽的“千年花乡”,陈村已成为大湾区引人聚客留才的前客厅、后花园。打好三字经这一特色文化名片,也是陈村吸引年轻人等资源,把流量变成留量的“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在陈村启动美育项目。选择陈村创办美育基地,许钦松艺术基金会首先看重陈村是《三字经》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地,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乡愁记忆。很快,基金会将导入中国传统美术、乡村教师培养、研学游等美学教育资源,促进陈村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本届启蒙文化周上,蒙学雅集、蒙学潮墟、露营体验等一系列的精彩活动,吸引了广泛关注。

文教因人才而聚,城市因文教而兴。紧握三字经这一文化资源,陈村正把文化名片变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秋风已起,浪潮涌来。从适子故里出发,陈村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