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国际音乐节|著名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带来《琴之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10-17 16:14:54

10月28日至29日,在第三十五届澳门国际音乐节,著名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将携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室内乐组合跨界演出《琴之歌》室内乐音乐会,双方结合多年的演奏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呈现多部古琴与管弦乐重奏的融合佳作,本次将在世遗建筑郑家大屋展现中西方弦乐器的共鸣。

此次音乐会中,古琴所代表的东方声音同台邂逅标志着交响乐起源的室内乐,开拓性地通过音符实现文明间的对话。陈雷激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助理首席马魏家、第二小提琴副首席樊悦、中提琴演奏员刘莎、大提琴演奏员尹龙及单簧管副首席张天宇,精心挑选了不同类型的曲目:周龙先生所作的《琴之歌》透过弦乐四重奏的经典形式还原了古琴的独特音色与神韵,由乐团助理首席马魏家领衔的弦乐四重奏将会通过入木三分的拟声重现拉开这场“音乐对话”的序幕,随之,知名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先生将会演绎三首自百年古谱中“破译”而得的古曲经典:《渔歌》、《流水》和《龙翔操》,悠扬的琴声将会呈现复活于音乐中的文人雅士之思,呈现古琴不同流派的经典之声。至此,东方瑰宝古琴将会开启与西洋室内乐的徐徐对话。


(资料图片)

著名古琴演奏家陈雷激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1967年出生于上海音乐世家,9岁开始习琴,师从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龚一先生,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继续师从龚一先生。陈雷激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横跨古琴、指挥、作曲三个专业,先后师从龚一、俞峰、赵季平三位乐坛巨匠,期间又赴法国学习,跨越中西,兼收并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家陈雷激以一曲《太古遗音》,奏出了中华千年之底蕴,为世界所瞩目。

陈雷激

陈雷激的琴音出音刚劲、徽分精到,既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龚一先生评价他为“古琴界不可多得的一位(演奏家)”。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国家大剧院引以为豪的常驻乐团、享有崇高艺术威望的顶尖国家级乐团。乐团每年均以 48 周乐季呈现逾百场精彩演出,携手来自全球的大师级艺术家创造了无数难忘的巅峰现场。

在本次澳门国际音乐节上,陈雷激对古琴艺术有着什么样的独到见解呢?他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室内乐组合会带来什么样的音乐呢?南都记者专访了他。

对话

传统都是靠古人创新出来的

记者:请问您是第几次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

陈雷激:我是第一次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之前听说过澳门国际音乐节,他们做了很多年,现在音乐会都一票难求。此前,我曾参加过澳门的民乐节,我当时是指挥我们中国音乐学院的少年民族乐团。

记者:这次的澳门音乐会将展现中西交汇之美,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将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新体验?

陈雷激:大家听古琴独奏可能已经听过了。我上次跟澳门中乐团合作过一次,是合作民族乐器,也是中国传统乐器。这一次是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室内乐组合合作,古琴和西洋乐器的音色反差比较大。而且音乐会上弹奏的几首作品都是现代作曲家创作的,比如周龙先生的《琴之歌》。周龙取古曲《渔歌》乐思与动机、借鉴古琴技法而作弦乐四重奏《琴之歌》。我们这次巡演的名字叫《琴之歌》,也是根据周龙先生的作品名。这次演出,我也会用古琴独奏《渔歌》,让大家知道古曲《渔歌》是什么样子。大家听一下《渔歌》,再听一下周龙先生创作的《琴之歌》,对比听起来会比较有意思。

记者:请问您从事古琴艺术这么多年,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

陈雷激:古琴能够参加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在我人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刻。对整个古琴界也是,这是对古琴文化很好的传播。

陈雷激

记者:在新的时代,您觉得古琴艺术应如何创新传承?

陈雷激:没有古人的创新,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传统。我们今天的传统都是靠古人一个个创新出来的。我觉得继承传统要学会创新,我们今天不创新,就不会有未来的传统。学习传统其实是要学习他创新的那一面。徒弟跟师父学了以后也会不一样。比如我跟我老师学同样的流派,同样的作品我弹的就跟他不一样,我现在的学生也跟我弹的不一样。不是说很多地方不一样,而是多多少少都有点新的东西,才是创新。

记者:您未来有什么计划?

陈雷激:我本来今年从中国音乐学院退休,但是今年中央音乐学院又请我去当古琴老师。所以,我觉得要负起古琴传承的责任。我想编一本古琴的教材,新的古琴记谱法。我觉得古琴的好作品还是有所欠缺,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开了选修课给作曲系,作曲系的同学也推出了很多新的古琴作品。我想约一些很有名的作曲家作曲,比如谭盾、郭文景先生,很多作曲家也表示愿意创作古琴作品。我自己也在写古琴与乐队的作品,我希望有更多不同形式的作品,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