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荐书|这些诺贝尔奖得主的书你们看过吗?

来源:界面新闻 2023-10-15 10:12:19

界面荐书


(资料图片)

每周为您提供一份好书单

留言互动中随机选取读者送出赠书

2023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恩·福瑟,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称:“他用极具创新意识的戏剧和散文让无法言说之事物发声。”

北欧,曾经是剧作家闪耀的摇篮,包括世界范围内拥有极大知名度的易卜生、斯特林堡,再到获得过诺奖的比昂松,以及诗人与剧作家身份并存的帕尔·拉格维斯特和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等等。然而,近几年,这个曾经在诺奖历史初期拥有大量获奖作家的国度却有些被人们遗忘,在每年临近诺奖公布的日子里,人们讨论的是那些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在普通的日子里,人们阅读的是那些有着更前沿的社会话题度的文学作品。直到昨天晚上,诺奖委员会的发言人公布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名字——约恩·福瑟,北欧剧作才终于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本期荐书将推荐10本诺贝尔奖得主的相关书籍,让你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希望这些智慧的书籍能陪伴你度过这个美好的秋天。

《鳄鱼》

莫言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KEY -可以文化

本书是著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十年后推出的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话剧剧作。莫言曾在莎士比亚故居的莎翁塑像前发下誓言,用后半生完成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型,本书即为这一誓言的见证,是莫言的华丽转型之作。

《鳄鱼》的故事围绕主人公单无惮及其在生日派对上收到的贺礼“鳄鱼”展开。了解到鳄鱼的生长取决于环境限制程度的特性,心事重重的无惮对鳄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年来,他不断为鳄鱼更换更大的鱼缸,纵容着鳄鱼不断长大,直至成为长达四米的庞然巨兽……通过一条无限生长的鳄鱼,故事挖掘人性深处的秘密,深刻探讨“欲望”这一主题。

作品通过莎士比亚式的精彩对白和富于想象力的戏剧冲突设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不仅体现出作家在文学上的深入思考和创新,亦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教育警示作用。

《爱尔娜》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本书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第一部长篇小说。

15岁的女孩爱尔娜在吃饭时忽然晕倒了。她听到各种各样的说话声,看到一个影子在玻璃上游动、房间里长出了一棵大树、一个戴着金丝边单片眼镜的男人站在弟弟的身后……只有爱尔娜的妈妈知道,这个男人是爱尔娜素未谋面的、去世已久的外祖父。

爱尔娜的妈妈重新在家里组织了神秘主义聚会,参加聚会的有市政局死亡登记处的职员、犹太医生、脑科学研究者、精神分析学家……他们围坐在桌前,手拉着手,等待着爱尔娜沉睡,在乩板上写字,用不同的声音说出断续的词。现实是否如我们所见的那般坚固?梦境与幻视中是否隐藏着这个世界最深的秘密?

事业还是家庭?

克劳迪娅·戈尔丁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追溯了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

基于数十年的开创性研究,戈尔丁将20世纪初至今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群体分成了五组,深入研究了她们在事业、婚姻、子女等方面的理想抱负与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阻碍,以及代际的演变历程。

一个世纪前,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必须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且往往只能二者择其一;如今,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数量大幅增加,她们拥有了更多选择,更有机会同时拥有事业和家庭,但鉴于社会规范、工作性质、时间约束等,性别不平等问题尽管不如过去严峻,却依然存在。

目前关于性别不平等的快速解决方案往往都是从女性方面入手,但作者认为,无论是职场性别平等,还是家庭夫妻公平,都涉及等式的两端,所以解决方法也需要同时从等式的两端入手。作者据此给出了务实的解决方案。

尼安德特人

斯万特·帕博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后浪

1856年,也就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三年前,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以东约10千米处的尼安德河谷,清理采石场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头盖骨和一些骨头。几年后,这些遗骸被鉴定为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他们是谁?大约于3万年前消失的他们,是否与现代人类有过混血?我们体内是否还留存着尼安德特人的古老基因?

本书的作者斯万特·帕博通过古DNA技术,大胆且严谨地探索了以上问题。《尼安德特人》既是他对古DNA领域从兴起到日趋成熟的第一手行业记录,同时也交织着一位科研工作者,真诚面对困惑、失败、质疑、成功与更多未知的精彩经历。从古埃及木乃伊到获得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序列,再到发表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从瞒着导师开展实验,到冷战时期前往民主德国获取样本,再到全球科研协作背景下的交流轶事——帕博在古DNA领域30多年的探索,在“走出非洲”和“多地起源”学说争论之间,拉开了研究古老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现代人生理的序幕,也见证了一位好奇于古埃及学的医学生到人类演化科研项目组织者的成长。请跟随本书追本溯源,一探我们如何成为人类,又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

赫塔·米勒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后浪

《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是一部散文集,汇集了赫塔·米勒的九篇文章,主题各不相同。作者运用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内心感受,对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的感想。总括起来说,不同的文章都展现了作者对真正的人性的尊严与诗人的胸怀的关注。

本书首版于2003年。作者讲述了从罗马尼亚小村庄到诺奖领奖台的传奇经历,是了解其生活与创作的绝佳切入点。杏树、手帕、国王,幼儿园、工厂、新移民,告密、恐惧、逃跑,通过敏锐的视角与克制的语调,作者出入于生活与文学,熔淬成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文章,刺破罗马尼亚社会的表层。

《戴眼镜的女孩》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浪花朵朵

故事以回溯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与父亲在巴黎第十区度过的一段童年时光。女孩的妈妈是一位舞者,人在美国,他们一家分居两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重聚。父亲和热爱诗歌的合伙人开着一家转运公司,在小女孩看来这是一份神秘的工作。女孩与父亲的生活平淡而温馨,同时也充满了现实的艰难。父亲是一个乐观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年幼的女儿,让她在似懂非懂的年龄建立了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段懵懂而美好的时光在女孩的记忆中永远熠熠生辉。

《迷思与计量》

戴维·卡德 艾伦·B. 克鲁格 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戴维·卡德与艾伦·克鲁格为经验微观经济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劳动经济学的发展。

本书从最低工资政策的影响、教育投入的回报、政策效果评估、移民问题、劳动收入的界定、元分析以及自然实验微观数据处理等七个方面,对最低工资与就业之间的传统关系进行了强有力的新挑战。

《沙粒与星辰:奈莉·萨克斯诗选》

奈莉·萨克斯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奈莉·萨克斯是大屠杀文学及战后德语诗歌的杰出代表。她出生于柏林一个犹太富商家庭,1940年在大屠杀开始前夕她与生病的母亲逃往瑞典。1950年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的去世。1966年奈莉·萨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诗集是奈莉·萨克斯在1940-1950年这10年间创作的诗歌,共有100首。

这些诗歌是她逃离大屠杀,与母亲流亡海外期间的诗作。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评价这样评价她——“萨克斯杰出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以令人动容的力量阐释着以色列民族的命运。” 萨克斯在诺奖致谢辞的结尾说:“我以世界的变迁,替代了故乡。”

《增长的逻辑》

埃德蒙·费尔普斯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当下,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多年与中国经济结伴而行的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认为创新无处不在,而中国人具有巨大的创新活力,能够成为伟大的创新者。

该书深入阐述了:从费尔普斯创新与中国自主创新的融合,到其理论模型在中国的应用;从大规模自主创新在追求美好生活、实现高度繁荣中的重要作用,到调整经济结构、现代价值观、高水平教育对于提高国家活力的助推作用;从增长放缓、效率低下、无法持续等经济之困,到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促进全球经济合作的深入思考。

在这本书里,费尔普斯将自主创新、社会活力、国家繁荣、现代价值观、创业创新教育等置于“中国经济”这一议题下,阐述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厘清有关中国创新和经济繁荣增长的命脉。未来,也许正如费尔普斯教授所言,下个乔布斯出现在中国,一点也不意外。

《物理是什么》

朝永振一郎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文化

知名日本知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朝永振一郎先生的物理启蒙科普作品,书中以思索“物理是什么”为线索,以宏阔视野、精深笔触,通俗讲述了从早期哲学思辨到炼金术、占星术,再到近代科学的物理体系的发展,并重点讲解了物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原理。同时,书中还收录物理大师朝永先生关于物理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文明关系的思考,是重新认识物理的不朽名作。

互动问题:

你最喜欢的诺奖书籍是哪本呢?

上期留言入选读者:

逐风;任琮琳;神经蛙

(已留言回复)

本期编辑/醉倒花熊出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