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中的宽容》对谈:一些宽容政策因何蕴藏着冲突|天府书展

来源:红星新闻 2023-10-13 23:14:52


(相关资料图)

莱纳·福斯特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当今德国学界活跃的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国内已陆续推出其《正义的语境》《辩护的权利》《冲突中的宽容》等作品,其中《冲突中的宽容》是莱纳·福斯特获得荣获德国学术界最高奖“莱布尼茨奖”的重磅之作,也是其学术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

今(13)日下午,在本届天府书展上,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了学者余玥和马飞进行了一场关于《冲突中的宽容》的对谈,两人亦是本书的译者。

宽容概念在多元化社会中扮演着中心性的角色,因为它表明了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既让各种信念和实践活动间的对峙得以存在,同时也让此对峙得以缓和。在历史或当下,宽容概念在其内涵和在对其的评价中始终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概念,并且自身就处于冲突之中。对一些人来说,尽管分歧剧烈,但宽容概念曾是且现在仍是一种对互相尊重的表达,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宽容概念则是一种傲慢的、具有潜在压迫性的姿态和实践行为。

为了分析这一冲突状况,莱纳·福斯特在书中重建了自古典时代以来关于宽容的哲学和政治讨论。他展示了从斯多亚学派直至当代为宽容奠基的方式和宽容实践的多样性,发展了一种极富历史信息量的系统性理论,这种理论将在当前的宽容冲突中得以验证。著作在引入国内后,也博得了学界诸多学者的推荐和赞誉。

在对谈中,马飞着重提到福斯特所说的“尊重的宽容”和“价值赞同的宽容”。他说到福斯特提出的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我们对于弱者的宽容有时候蕴藏着一种贬低,我们宽容对方,并不是站在平等的角度,而是因为对方比我们弱小,这样的宽容内涵着一种不屑。马飞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比如第一名对最后一名的宽容,但反过来,当最后一名一跃而上变成第二名威胁到第一名的地位时,第一名的态度就会立刻变得警惕。这样的宽容很显然并非真正的宽容。

马飞还提到,福斯特在论述宽容时站在了两个维度,首先对于个人,宽容是否成为一种美德?其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该如何做到一种真正的,展现人性之美的宽容?

针对于此,余玥继续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福斯特在书中提到有这样一种宽容:政策制定者看似在颁布和执行一种宽容的策略,但其实并非发自内心的出于对异见者和不同文化者的尊重,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对现状的妥协和折中,其实他们也不愿意去关心对方的文化和观念。此外,余玥还提到,在进行一种宽容政策时,其实也蕴藏着各种冲突,他列举了欧洲在难民问题上的种种政策执行上的细节,这也是福斯特本人关心的现实社会议题。

最后余玥总结道,如何有效制定一个展现人性之美的宽容法案,需要我们进行一个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而在当下社会,像福斯特这样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能深度关注这一议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据出版方介绍,除了已出版的《正义的语境》《辩护的权利》和《冲突中的宽容》三本福斯特的著作外,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引进出版《本体共和国》《规范性与权力》等福斯特的新著作。近年来,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建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出版体系上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阿多诺、霍克海默、哈贝马斯、霍耐特、罗萨、福斯特等颇具规模的代际体系和较为完整的出版结构。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曾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