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王斌:守护历史的匠人

来源:文旅中国 2023-10-13 15:17:04

王斌,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修复组组长。她以修复古籍为己任,将艺术守护工作视为一种修行,她的敬业精神和卓越技艺,让她成为古籍修复领域的翘楚。


(资料图)

王斌从小就对文化和艺术充满了热爱,书法和绘画是她最好的“朋友”。大学时,她选择了图书管理专业,毕业后加入了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是首批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现有馆藏文献750余万册(件),古籍作为藏书重点,藏量61万册(件)。其中善本古籍6200部、12万册,宋元版书近百部,不乏有手稿本《聊斋志异》、宋刻本《抱朴子内篇》等珍本。在这里工作,王斌眼界大开,她开始沉迷于历史,尤其对古籍格外感兴趣。2007年是王斌事业上的分水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第一次接触到古籍修复技艺,看着破旧的古籍在老师傅手中涅槃重生,王斌感到深深地震撼。于是,她毅然报名参加了古籍修复培训,立志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

▲ 王斌在全神贯注地修复古籍 辽宁省图书馆供图

“肯学+天赋”让王斌的修复技艺迅速提升。2009年4月,王斌正式加入古籍修复团队,冲制浆糊、小工具使用、折叶……从基础工作开始,王斌边学边干,凭借老师傅的点拨和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走上了正轨。2009年至2016年,王斌先后到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地参加古籍修复培训学习,受到国内顶尖的古籍修复大师的指导,她的修复技术迅速提高。2014年辽宁成立传习所,王斌拜师修复大师赵嘉福老师门下,跟随老师学习了碑刻、拓碑、拓片修复等技艺,使自己的技艺向深度、广度发展。

“修复古籍不仅是一门手艺,还是一种修行。”王斌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诸多技艺。她的每一次修复,都是对古籍历史的一次深入探索。她通过自己的双手,让那些因岁月磨损的古籍重焕新生,让那些被遗忘的历史再次被人们记起。在修复古籍的过程中,王斌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修复技艺,还需要创新灵活运用各种设备,如电饭煲、熨斗等家用电器,这些都是王斌创造奇迹的“法宝”。

“古籍的损坏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破损情况确定修复方案,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要对症下药。”无论是酸化、絮化、老化、霉变、鼠啮还是虫蛀,王斌总能找到对症的修复方法。她的工作室就像一个实验室,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实验,寻找最佳的修复方案。

谈起最难忘的工作经历,王斌认为当属《封龙山碑》经折装修复。“褙纸受潮,已经有少部分霉变累积到书页上,再不修复,整本书将会受损。”为最大限度抢救古籍,王斌根据书页情况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在重新托裱后,问题还是出现了,有两版无论如何都折不齐,五张一版尺寸和没修复之前完全一致。煎熬、焦虑、失眠是那段时间王斌的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一个月的反复试验,古籍最终恢复原样。“业界普遍认为修复经折是最让人头痛的问题,通过这次修复,我基本掌握了经折装修复技巧和难点处理,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通过多年努力,王斌已经系统地掌握了古籍的各种破损状况和修复方法,完成了几百册古籍的修复任务。其中包括修复善本《大般若心经》、善本碑帖《百汉碑研斋缩募拓片》等6册;《蒙文资料》第二本曾参加国家修复成果展;根据10余年的修复实践撰写并发表《浅谈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我对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等4篇文章;曾在《第七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任助教;在辽宁省内组织多期培训班中担任班主任及指导教师;带徒传承修复技艺,担任辽宁大学古籍保护方向学生的实习教师,被辽宁省档案馆聘为东北区域档案修复专家组成员,被鲁迅美术学院聘为文物保护与修复方向客座教授。

如今,王斌还经常前往鲁迅美术学院,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学生授课。她希望通过展示古籍修复的技艺,让更多热爱读书的人们珍惜手中的书籍。“每一本古籍都是一部历史,都值得用尽全力去修复。”王斌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23年10月13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王斌:守护历史的匠人》

↓ ↓ ↓ ↓ ↓ ↓ ↓ ↓ ↓

责编:陈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