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最大、藏品最优!90件国宝级汉碑善本集结 上图馆藏重磅大展即将揭幕

来源:东方网 2023-10-13 13:17:55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0月13日报道:今年10月底,上海图书馆将重磅呈现“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聚焦馆藏碑帖中最具金石学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汉碑善本,展现中华艺术之瑰宝,重现大汉盛世之风华。这是上海图书馆有史以来举办的碑帖展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藏品最优的一次展览,藏品阵容之豪华史无前例。


(资料图)

作为国内外最重要的碑帖公藏机构之一,上海图书馆馆藏金石拓本25万件,其中善本3千件。而汉碑拓本数量众多,约占整个馆藏碑帖总量的20%。此次展出的90件汉碑善本展品,均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2021年11月,“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一经推出,引发轰动,读者观展热情高涨,在业界及书法爱好者之间获得广泛好评,甚至不少读者因14天展期未能现场亲睹而感到遗憾。今年的汉碑善本展,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面积最大的一号展厅亮相。展览空间和展览硬件也将全面升级,两个月的展出时间,将成为上海地区乃至辐射全球的一次艺术盛会。

对于普通观众通过什么视角去观展,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仲威建议,“首先,布展的路线、展品的展现,把整个汉代碑刻的发展史为大家勾勒出来;其次,可以看汉碑的文物性,上海图书馆的国宝碑帖都是由名家收藏,他们的题跋藏印、题跋文化、藏印文化,而且包括题跋用印的规制、用印的规矩以及题跋的位置,都是当下可以学习的地方。”

为什么是汉碑?

今天所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碑”,其实是在东汉时期才正式定型,即在石碑上刻着文字,用以纪念故人、表彰功德、记叙重要事件等。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言:“自后汉以来,门生故吏多相与立碑颂德矣……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而得。是则冢墓碑自后汉以来始有也。”

两汉碑刻形制具有初创、发展和定型的鲜明轨迹,从最初无定制的刻石,历经一、二百年的发展,终于创立出有碑额、碑穿、碑身、碑座的具有规范形制的“碑”,这一碑制被后人遵循了两千年。因此,汉代碑刻留下了众多形制和门类,比如刻石、碣石、石阙、摩崖、碑版、石经、画像等。

君车画像并阴(周大烈跋本)

王陵母画像石(连文澂跋本)

本次展览将呈现出碑刻的多样形制,展览空间也将围绕汉碑的形制来划分和归并。

汉碑明拓最为珍贵

对于碑石的保存而言,难免受到风雨的剥蚀和兵火战乱的摧残。沧海桑田,至宋代,赵明诚在《金石录》中收录的汉代碑石,仅存180余件。

虽然唐碑比汉碑晚出七八百年,但唐碑的广泛传拓和传播要比汉碑早两三百年,唐碑拓本在宋代就受到世人爱戴,开始大量传拓,汉碑要等到明代以后,才深入人心,传拓和传播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因此,唐碑善本以北宋拓本为极品,以南宋拓本为珍品。汉碑善本,就没有如此高古,真正称为宋拓的寥若晨星。

曹全碑(俞复藏本)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刻立明末大风折树压碑,仆倒中断,此为明拓未断本。

据此可知,汉碑明拓可以视为极品,其珍稀程度堪比于唐碑的北宋拓本;汉碑清初拓可以视为珍品,其稀缺程度可与唐碑的南宋拓本媲美。

清代乾嘉金石学复兴,众多学者参与到寻碑、访拓的考古活动中去,许多汉碑出土,多为断碑残石、画像石或黄肠石。据王懿荣纂、罗振玉校补《汉石存目》收录文字碑刻有一百二十件,画像石有二百余石。

清初以前出土的汉碑数量有限,许多汉碑名品在乾嘉以后才被逐渐重新发现。因此,晚出汉碑的最初拓本,即便它是嘉道以后的拓本,只要传本珍稀,其文物价值还会远超唐碑明拓本,甚至可以与汉碑明拓同等重要。

“我们展出的展品,都是两千年前的汉代石刻。它历经风霜雨打,有的碑断了,有的碑的文字残缺、漫漶。早期的拓本对于后期的拓本来讲,都是一次绝版,所以没有一本碑帖、善本碑帖存在复本现象,这也是上海图书馆本次展览的一个最大的看点。”仲威说。

近距离欣赏碑帖之美

《礼器碑并阴》(陶洙藏本)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刻立

汉代的碑刻代表着隶书的最高成就,被奉为隶书书法的经典,众多经典汉碑备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通过碑帖,近距离欣赏来自古人的书法之美。本次展出的《曹全碑》正是汉代隶书的杰出代表,清代收藏家孙承泽赞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礼器碑并阴》(陶洙藏本) 更是被誉为“汉隶第一”。

除了可以欣赏到书法之美,汉碑善本展更是精选了众多经典名篇,读者可以细细品读汉代的文体与辞藻,了解背后的故事。许多汉碑拓本经名家递藏,更是附加了历代名家题跋、钤印及精美的装帧。

《沙南侯获碑》(潘祖荫藏本)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刻立

10月底,让我们走进上图东馆,透过漫漶斑驳的石花,穿越两千年的时光岁月,欣赏汉碑善本带来的形制美、文章美、汉字美、装帧美、题跋美、钤印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