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 | 《天根》:一部大写的生态小说
札记 | 《天根》:一部大写的生态小说
经典再读
(相关资料图)
在作家眼中,当仍然在摧毁身边最美丽、最高贵的生命体现的时候,人无法奢谈进步。
原文 :《天根》:一部大写的生态小说
作者 | 苏州大学 刘娟
图片 |网络
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埃德蒙·德·龚古尔(1822—1896)为纪念同为小说家的弟弟茹尔·德·龚古尔,在1874年立下遗嘱,决定用遗产作为基金成立龚古尔学院,即龚古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1902年龚古尔学院成立,次年即1903年正式设立龚古尔文学奖。作为法国久负盛名的文学奖项,龚古尔文学奖每年颁发一次,面向当年在法国出版的法语小说,迄今已有118部小说获此殊荣。2022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龚古尔文学奖创始人诞辰200周年,龚古尔学院和《费加罗报》决定从全部获奖小说中遴选出40部“龚古尔最佳作品”,榜单由龚古尔文学奖评委经过反复讨论、全面考量后确定,其中包括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塑造革命中国形象的马尔罗的《人的境遇》等。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罗曼·加里的小说《天根》位列“龚古尔最佳作品”榜首,并于2022年3月10日作为首部作品正式推出。
“第一部生态小说”
《天根》出版于1956年,并于同年以绝对优势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出版后即被法国评论界誉为“第一部生态小说”“为拯救被威胁的生物圈而发出的第一声呐喊”。
小说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法属赤道非洲的猎象与反猎象故事。当时,作为大象主要栖居地之一的法属赤道非洲每年有数万头大象被无情杀戮,在很多地区几近绝迹。小说主人公莫雷尔对猎杀大象的现象,以及猎象者的暴力与贪婪深恶痛绝,他决心尽全力阻止这种罪行继续下去。莫雷尔在战后只身去到广阔的非洲大地,在那里发起一场保护大象的运动。莫雷尔不仅带着要求废除任何形式的猎象活动、保护大自然的请愿书和宣言到处征集签名,还义无反顾地走进热带丛林、拿起武器严惩猎象者。他和同伴们一起保护大象,保护一切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维护它们的生存空间,以此捍卫非洲的灵魂、完整性和未来。
在小说中,加里还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和文笔细致描绘了在稀树草原游荡的象群、一望无垠的天空、荒无人烟的河岸与沙丘等雄浑壮丽的极具非洲特色的景象,多维度展现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表达他对自然所怀有的深厚情感及其广泛、普世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在作家看来,大象或兽群不仅受到猎人的威胁,还受到电气化、道路和城市建设等所谓进步的威胁。他在作品中指出,保护大自然绝不是非洲特有的问题,“非洲大陆确实广阔,但终有边界”,生态是一件关乎我们所有人的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紧迫和艰巨的任务,而且这项任务不存在延续或终结的时间。在这个意义上,《天根》是一部大写的生态小说。
爱与希望
加里在《天根》中明确指出,认为大象美、高贵,这是“吃饱的欧洲人”的念头,是“酒足饭饱的资产者”的念头。对非洲人来说,象群践踏田地、毁坏收成和农作物,威胁他们的生存;同时,他们吃不饱,需要肉食,大象是他们“站立的肉”,甚至是他们蛋白质的唯一来源。基于此,加里借莫雷尔之口宣称,要做的最紧迫的事情,是提高非洲民众的生活水平,这是他的战斗,他为保护大象、保护自然所进行的斗争的一部分,是任何严肃的保护大自然运动的先决条件。从更大的视域上说,关注非洲人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生存,这是必须且头等要做的事情。
《天根》中所描绘的上世纪中叶的非洲,社会动荡,粮食匮乏,疾病流行。非洲的各种问题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欧洲或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危机遥相呼应,民众处在消极颓废的状态。加里则通过作品发出生命之爱即为人类处境的呼吁,倡导用生活的欣喜和渴望、用“下一次”对抗迷茫和悲观,对抗各种危机。作家认为,“有些东西是根本杀不死且始终是完好无损的,人类不会轻易被打败”。而希望是莫雷尔和他的同伴们共同的精神状态,他们满怀信心地在荆棘丛林深处,与群山和星辰为伴,捍卫受到威胁的大自然、保护“天根”、保护生命之树,进行真正的荣誉之战。
除了对非洲人生存和境遇的关注外,小说还深情讴歌了莫雷尔与他身边的支持者之间的互助和友爱。小说再现了建构在互相理解和信任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并强调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
现实意义
法国文学评论家柳鸣九先生认为加里“经常处理一些重大的世界性的题材与人类状况的主题”,《天根》就是这样一部以主题和思想性见长的小说作品。
《天根》标志着加里进入全新的自然小说创作阶段。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表现他对自然、对自然界生物的无限同情。在作家眼中,当仍然在摧毁身边最美丽、最高贵的生命体现的时候,人无法奢谈进步。应该说,加里具有超越同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对他而言,“人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有智慧、最有力量、受益最大、权力最大同时破坏性也最大的物种,必须对所有生物的生存和整个地球的存在”负起责任。对加里而言,生态首先是拯救世界之美的战斗,而生态意识的觉醒是最具根本性的。
时至今日,尽管跟《天根》出版的1956年相比,人们的生态意识已然觉醒,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生物灭绝等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仍需人们更深刻地审视、反思现代文明与进步,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入和本质地意识到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命共同体,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
更为重要的是,加里还通过《天根》关注人的境遇和生存,呼吁“人、星球、每粒灰尘、每个孤立的生命原子都能够以应有之礼受到对待”,呼唤人须以其行动赋予自己的存在以意义。在加里看来,没有希望的世界令人窒息。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类的美好未来都建构在爱与希望之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里于1975年以化名埃米尔·阿雅尔发表小说《来日方长》,再度获得龚古尔奖,成为法国文学史上唯一两度获此殊荣的作家。加里经由文学创作将一种神话般的力量引入时代的观念之中。而他的《天根》,这部发表于半个多世纪之前的龚古尔奖作品仍继续激发人们的深刻思考,仍保持着不褪色的价值和意义,值得一读再读。(江苏哲社项目2018SJA1321)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6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札记 | 安妮·埃尔诺:历史、记忆与现实主义
札记 | 《吉檀迦利》:因为民族性,才更有世界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