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王建中:画画只为快乐自己不为取悦他人
提起画家,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他们长须白发一副“仙人”模样,常人遥不可及;而提起他们画的价格,也是让普通百姓“望而生畏”。然而,我国著名画家王建中相貌平平,不以画画为生,一直保持着高尚纯洁的情操,不为世俗所迫而创作。
王建中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油画专业,也是国内多家电视台文物鉴定专家,喜欢中国绘画,致力于写生造型,又寻求笔墨表现的突破。热衷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研究和收藏。收藏的多件国宝多次捐赠给多家国家级博物馆永久珍藏。尤其在中国古代漆器的脱水与保存方面领先国际。
画画纯属个人爱好
【资料图】
据王建中介绍,经常有朋友问他为什么要画画。“画画纯粹是我个人爱好,不带有任何目的,就像是去看电影、看演出、跟朋友一起喝茶聊天一样,是随意性的,忽然想起了就画一些画;我画画没有确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想玩就玩、想画就画,很自由。关键是我不靠卖画过日子,所以画的也很少,如果遇到朋友喜欢我的哪一幅作品,就当是缘分送给他们。”他说。
王建中潜心创作
王建中擅长画鱼,尤其是画白鱼(翘嘴),朋友们不由得感到好奇。王建中说:“因为画鱼比较简单、明了,一根线,两笔淡墨就能解决我所要表达的感觉。不写水而水光如镜,不画日而日丽风轻。”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文化修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普通老百姓将书画艺术融入生活之中,王建中经常举办公益性书画展览。
2022年11月,王建中在扬州个园景区再次展示了他的书画作品,代表作《九如图》,寓意中国九州如同九条鱼,表达国家富强的意思。《双如图》则寓意普天下的夫妻小家庭幸福美满。
王建中创作的《九如图》
东南大学博士、中国艺术发展评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方弘毅评价说,王建中的绘画以中国传统的线条为主,加入了水墨的渲染,现实与理想相结合,通过一幅幅各种各样的快乐之鱼来表达水的上善、鱼的自在、人的愉悦。白鱼是以自己独特的线条描绘出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使画面内容与时代要求浑然一体;追求的是一种清净无为、轻灵飞动的“韵”和“镜”,让人感受到那种内在的可以与之沟通的轻松愉悦。
“画匠”不同于“画家”
俗话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句话在书画界同样适用:艺术穷三代,绘画毁一生。正所谓“废纸三千,一事无成”,毕竟一幅好的作品都是上千张纸堆出来的。
王建中挥毫作画
王建中说,几乎每个画家会经常有朋友求画,他们认为,一张纸几块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么一幅画的成本是多少呢?首先是时间成本。一幅画从构思到落笔,再到完工,不知道需要熬多少个日夜,如果再算上从初学到小有成就所历练的时间,其成本可想而知;其次是创作成本。笔墨纸张等都是不菲的费用,稍微好一点的画笔动辄上千元,好一点的宣纸几百元/张,在创作中一旦出现“败笔”,其成本还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有收入成本和生命成本。
不过,王建中从不以卖画为荣、为生。他说,画家画画是一门职业,一方面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志趣,一种追求;另一方面,画家通过画画来维持生活,以支撑自己继续创作未尝不可。但千万不能成为借“名头”索取高额回报的理由。如果一个画家在创作时总是想着这幅画能卖多少钱,就背离了艺术创作的宗旨和本义,也很难创作出上乘的绘画艺术作品。
对于绘画艺术本身而言,王建中认为,那些绘画技术娴熟、模仿能力很强,善于炒作自己、炒作自己画作的人充其量是“画匠”,而那些不仅拥有成熟高超的画技,而且精神境界远远高于画匠之上的人才是“画家”。
南京艺术学院书法博士、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王放说,王建中的绘画艺术朴实真诚地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爱恋和一种至纯至美的人格美。他一直把绘画当成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技术,并不断地探索着;他的画在悠然的境界中表现了心底之清澈,看到了一个干净的心灵和无尘的世界。(朱峻松)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周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