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皮影戏的历史,你知道吗?丨闵行情

来源:东方网 2023-08-24 15:09:15

总有那么几条河,因其“水脉合着史脉”,观尽沿河的沧桑变迁,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遂而成为一个地域的标志。蒲汇塘就是这么一条河。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你将听到的是《民俗瑰宝“七宝皮影戏”》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皮影戏的兴衰……


【资料图】

民俗瑰宝“七宝皮影戏

上海本不是皮影戏的重镇,但是以七宝为代表的江南皮影戏也曾经盛极一时。

皮影戏俗称“灯影戏”,又有“电影始祖”的美称。它兴于隋唐,盛于宋朝,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多处皮影戏演出的情景。

金兵入侵中原后,皮影戏艺人四散避难,渐渐形成了北方、陕西、南方三大皮影戏流派。至明清,皮影戏一直都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与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发展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艺术。中国的不少地方戏曲,也从皮影戏派生而来。

追溯皮影艺术的鼎盛时期,大致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皮影艺人代代传承,在皮影制作工艺和表演技法上都达到历史的高峰。当时的官府和豪门,皆以延请名师刻制皮人、置办全套精工影箱、私养专业影班为荣。即便在民间乡下,各种皮影戏班也备受尊崇,逢年过节、嫁娶乔迁、喜庆丰收、添丁祝寿等各种喜事都少不了搭台唱影,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乃为寻常,各个戏班搭台对擂也屡见不鲜。

七宝皮影戏(李仁浩摄)

但是,那时的绚烂和热闹已走到了华丽的收梢。清代后期,一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班子黑夜聚众闹事,开始禁演并逮捕艺人。又经过日军入侵和十年动乱,短短几十年,皮影戏令人叹惋地迅速走向了消亡。像潮州的纸影戏,在20世纪中旬还被人们喜闻乐见,现在空留下“纸影”的名字。陕西、甘肃、四川、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的皮影戏,同样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如同敦煌文书一样,大量皮影脚本散失、皮影道具流失境外,代代相传的技艺几近失传。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

蒲汇塘位于上海市的西南方向,跨松江、闵行、徐汇三区的部分地区,不算长,不到20公里,但它却是上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河流。蒲汇塘的中端在闵行区的七宝镇。在这个千年古镇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三孔石拱桥——蒲汇塘桥,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当地人徐寿、张勋筹资建成,距今整整500年。曾备受战火洗礼,几经重修,屹立不倒。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蒲汇塘桥上每天人流攒动,摩肩接踵,桥下静静流淌着的便是千年之河蒲汇塘。站在桥上,望西,是松江的九亭镇,泗泾镇。望东,则是闵行区的虹桥镇、徐汇的田林、漕河泾街道。细细探究,这里水脉相通、文脉相连、人脉相亲,有着农耕文明时代的足迹,使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同时这里也有着近现代社会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痕,是从闭塞乡村走向文明城市的希望之河,找到了通向光明的去路,海派文化熠熠生辉。

可以说,蒲汇塘一路上所经之处无不是人文荟萃之地。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正因为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从而变得卓尔不凡起来,让潺潺流水声也如此清灵。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蒲汇塘还散发着“红色文化”的光芒。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蒲汇塘沿岸构筑了绵延数十里的碉堡阵地,在攻克过程中,许多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所以蒲汇塘是值得后人为她树碑立传的。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