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公德与个人责任,弱德与群德的辩证关系
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资料图)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曾感叹:“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二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力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做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是要求在材料涉及的范围内进行立意,具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其次,通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看材料内容之间有何联系,包含着什么样的深刻道理;最后选取角度,确定写作中心。从材料看,提及了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的两种观点,并将这两种观点做了说明。叶嘉莹认为:当今社会的竞争中,持守住自己,尽到责任,不争是品德。在梁启超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只“做好自己”还不够,需有“群德”,人人尽义务。“弱德”有美,“群德”有善,立意上可以两种观点结合,也可以着力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立意:
1.公德面前,持守弱德而前行。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尽责而与世无争,做好自己;2.公德面前,做好自己,需有“群德”;3.人是社会中的人,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不仅要持守“弱德”,还要尽守“群德”。
【佳作赏析】:公德与个人责任,弱德与群德的辩证关系
近年来,社会风气日益低迷,道德滑坡现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种观点是“弱德说”。叶嘉莹曾感叹:“我不想从别人那里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种观点强调每个人应该首先做好自己,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履行个人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守底线、守护良知,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另一种观点是“群德说”。梁启超说:“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对于一群,常肯绌身而就群。”在他看来,缺少“群德”是国家衰落的一大本源。他指出,在当今中国,“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力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这种观点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相结合,每个人都应该为集体和社会做出贡献。只有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履行公民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实现“做好自己”。
这两种观点看似相互对立,但实际上却存在辩证关系。个人的弱德是构建群体道德的基础。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履行个人责任,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呈现出良好的风貌。然而,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仅仅依靠个体的自觉意识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群体道德则是对于个体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加强集体教育、培养公民意识,才能够让更多的人理解并践行公德。
因此,在面对“公德”时,“做好自己”既需要强调每个人履行自身责任、守护底线,也需要倡导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履行公民责任。只有个人的弱德和群体的群德相互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道德的进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让每个人都明白什么是公德,怎样做好自己。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严格执法、依法治国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
总之,“公德”与“做好自己”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关系。只有在个人履行责任、守护底线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履行公民责任,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统一。让我们共同努力,以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带来正能量,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