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了55岁之后,最好的退路,是以下三条

来源:布衣粗食 2023-08-23 16:19:13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活着,就要进取不止,保持向上的姿态。理想很好,但有多少理想,败给了岁月。

一晃,就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有人已经退休,没有退休的人,也处于等待退休的状态,职场上也是以老人自居了,工作也是帮年轻人敲敲边鼓。

既然注定不会一直激流勇进,那就选择顺势而退,未尝不是最好的生活。

曾经,生活的压力,逼得我们无路可退;后来,时光的老去,逼着我们一退再退。

人过了五十五岁之后,最好的退路,应该是以下三条。找对了路,余生才不会慌乱,还有诗和远方。

01

名利之事,不争。

网上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不争,你就赢了。”

认真琢磨一下,不争,怎么赢?当你在青年、中年时,如果不争,人生就很容易陷入困境。你起码要争取一下,工作进步,生活费用得管够。尤其是男人,没有钱,就真的寸步难行了。

因而,五十岁之前,人要敢于争,善于争。既能解决生活问题,又能遏制住欲望,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五十岁之后,子女也差不多长大了,自己也有了房子,经济上的压力,也小了。同时,身体的状况,也在滑坡,不再拼命去争,事业上在退步,职场上的位置也主动退出,未尝不是最好的安排。

稻盛和夫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表示:“即使像我今天所讲的,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培育人才,要培养出超越自己的人才却极难极难。尽管如此,却必须挑选接班人,必须把将来托付给他们。”

对于一个单位,有了接班人,还有一个接班的过程,工作才不会脱节,能够很平稳地实现“新老交替”。

对于个人来说,有人来接班了,自己能够把经验告诉接班的人,也算是人生的功德一件。

我的老同事老张,在五十岁的时候,离开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很多人为他惋惜,认为他应该干到五十五岁才对。

老张说:“退位了,工作少了,上下班准时了,才有时间去管孙子。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名利。再说了,你就是拿到好几百个荣誉证书,你的儿女也不会在乎,连你自己都记不住得了啥奖......有什么好在乎?”

话说得很自私,但很实在。

不争名利上的事情,内心就好过了,也不存在熬夜加班了,身体也舒服了。

02

生活层次,低配。

认真去分析,退休之前和退休之后的生活,层次是有所不同的。就是去参与饭局,也是不同层次的饭局。相对来说,退休后的饭局,层次要低一些。

没有退休的人,在饭局上,喜欢论资排辈。每个人都会很自觉地找到位置,做好了,才能吃好。饭局的开销,也相对多一些。

饭局往往是为客户或者合作对象量身定做的,显得很客套。

当你过了五十五岁,还沉迷在职场的饭局,说明你没有活明白。如果你已经退居二线,不再担任主要职务,去饭局的话,可能会坐冷板凳。人走茶凉的迹象,已经出现了。

除了远离饭局,你还得在家里过低配生活。

很多单位设置的补贴,都和家庭生活有关系。如果退休了,相关的补贴,就没有了。生活方式不能及时改变,也会增加烦恼。

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张叔,有一个习惯:如果别人要打电话,要用手机流量,他会主动凑过来,说“用我的吧,单位给了流量费,用不完”。

最近,张叔把这个习惯戒掉了。因为他退休了,单位上给的手机流量费、交通费,都没有了。他得马上适应,否则多余的开销,都算他自己的,心疼啊。

另外,经过职场带来的礼尚往来,也因淡出职场而舍去。

五十五岁之后,生活的圈子,主要是自己的小家庭。简简单单的,尽量节约点,才是应有的理智。

03

接人待物,善良。

善良,不仅是一个人最大的底牌,也是人生最好的退路。

千万不要等自己到了苟延残喘的时候,才想起要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要伸手向大家求助。而是在自己身体还行的时候,就积极地帮助人,留下浓厚的感情。

现如今,很多五六十岁的人,都是一个孩子,顶多就两三个孩子,若是不依托社会大家庭,养老的困难,肯定会多一些。

不管你多有钱,如果活成了孤家寡人,也没有意思。就是一人独自旅行,也要和旅途上的人,说说笑笑,才有韵味,才能互相关照。

按照年龄来说,五十五岁左右的人,对职场上的新人善良一些,也许你以后在办事的时候,又会遇到他们,从而方便了自己;对身边的亲戚朋友善良一些,也许你养老的时候,会和他们在一起;对小区里的大爷大妈善意一些,你对他们的善良,就是对未来的自己善良。

那些倚老卖老的人,最后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还以为是社会薄待了他。需要反思。

04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尺现世安好。

当下的幸福,要好好把握,让自己如愿退休;未来的幸福,要积极谋划,别坐等。

进步和退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好的后半生,以退为进。

那些不懂留退路的老人,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啥都不怕。

年龄是一道矮门,你若使劲抬头,会碰到门框。受伤的人,一定是你。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再无少年时。

若能留下进退路,一程风雨一程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