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位西北青年作家聊小说创作,他们会聊些什么?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6日至8月22日,2023年上海书展顺利举行,全国各地的作家、出版人、读者相聚一堂,共享一份关于图书的精神盛宴。作家对谈分享一向是书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书展期间,来自青海的作家索南才让和来自兰州的作家韩松落,进行了一番对谈。当两位青年作家谈文化,他们会谈些什么?
近几年,在国内文学圈,索南才让是一位实力不断被看见的青年作家。2020年,索南才让的中篇小说《荒原上》发表于《收获》杂志第5期,年底登上了“2020《收获》文学榜”。2021年10月,他凭借作品《荒原上》获得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2022年8月,37岁的索南才让因作品《荒原上》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之中篇小说奖。这个与苍天大地为伴的草原牧民小说家,成为青海省首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2023年,索南才让获奖后的首部小说集《找信号》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备受好评。书中收录了他的8篇中短篇新作,展现粗粝而真实的自然环境与牧民生活细节,以及时代浪潮中草原上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心灵印记。
韩松落写了多年的专栏,出过好几本和电影、音乐、娱乐相关的评论文集。2023年春,作家韩松落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春山夜行》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十几篇故事的写作时间横跨过去的二三十年,从做着白酒生意的异乡人,到巡回于西北各地的女子演讲团,从半自传式的《妈妈的语文史》,到记忆里的“农场故事”,韩松落在小说里扮演着别人的命运,也重新打捞着自己的生命经历。他用一种絮絮叨叨诉说的语气,讲述在时光中远去的边缘人的小故事,留下了20余年前的西北世界的粗粝和温暖。
索南才让(左)和韩松落(右)
“灵感找到了我”
在本次对谈中,索南才让和韩松落谈起各自的成长经历和写作之路。优秀的小说作者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索南才让说自己找到的语言特色,跟他特殊的现实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蒙古族的索南才让出生于1985年,14岁起挖过虫草,做过工人,当过保安、配菜生、铁路护路工、兽医,是个地道的牧民。他的求学路十分坎坷,小学四年辗转住在四个亲戚的家里,换了三个学校,最终还是在12岁的年纪离开了学校。在牧区,10岁后的男孩子基本就可以顶一个成年劳动力。父亲把羊群交给索南时,还给了他一匹性子很烈的马,他就这样在不断的摔倒和爬起中开始了自己的放牧生活。漫长而枯燥的生活日复一日,饱受折磨的索南便开始了阅读。起初只是武侠,再到外国文学;那时的他汉字都认不全,遇见不认得的字就猜。成长于青海,汉语、蒙古语、藏语的多语言环境赋予了他对语言的敏感,这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比如,假若主人公是说蒙古语,那么使用汉语写作的索南就充当着一个翻译者而非说话者的角色,这种隔离有时会带来奇妙的惊喜,有时也构成障碍,不断地要求写作者跨越、转换、筛选,甚至有时候,索南需要刨除语言本身去接近本质。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某种异质性,以至于有的读者会误以为他的作品带着翻译腔。
索南才让还回忆了自己如何开始写作的。“我在牧场上走了一个来回,回到家,父亲在炕上睡觉。我进来后喝了一点水,吃了一点馍馍,突然间就拿了一支铅笔和一张纸就开始写。在下笔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要写什么,连我自己都很惊讶。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我就是这样开始了写作。可以说是灵感找到了我。”
同样来自西部的作家韩松落,他的成长经历和索南才让有着相似之处。索南才让做过铁路护路工,韩松落也做过养路工,也靠阅读滋养着枯燥的日常。初中、高中、大学,韩松落继续求学的愿望每一次都遭到家人尤其是父亲的冷眼相对,每一个毕业后的暑假都伴随着父亲沉重的摔门声和脚步声。但最后,韩松落还是以所在高中第三名的好成绩上了大学。大学之后进了交通系统,做着道班的工作。铲沙子、扫马路,工作极其枯燥,整天灰头土脸。工作中让他比较开心的部分,便是去附近的人家家里讨水喝、热个饭、烤火、聊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韩松落下定决心要写作。
巧合的是,索南才让一家也和养路工有一段奇妙的缘分。在索南还小时,家附近一个道班工人自己围了个草场,养了两只山羊。在这位工人的精心打理之下,草场有模有样。索南才让的父亲常去找那位工人喝酒,在自家草场超载时为牛羊要一些口粮,还“忽悠”得人家宰杀了一只羊下酒。
《找信号》
也许正是因为成长和生活经历在年代、地域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找信号》特别能引起韩松落的共鸣。“我看得很投入,读到句子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描写的那个画面,感受到那种味道。比如他写到青草、马粪、牛粪,我的感官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
在韩松落的《春山夜行》中,索南才让最大的感触是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作者的浓厚的社会经验。“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家的经历。社会各行各业的情况与它们交织起来的大网,平常是看不到的,但是在《春山夜行》里能看到。西部跟沿海城市不一样,而韩老师是一个警醒的观察者、参与者,他的很多经历我都是没有的。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写作的时候,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但是现在看他的书我就能懂,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到篇目上,索南才让最喜欢的是《天仙配》。“韩老师写女性确实写得特别好。我很喜欢女主人公从开始到最后的变化过程,那种自我封闭内心世界的感觉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所谓感同身受,其实是特别不负责任的一句话。创伤带来的痛苦,是每个人最独特、私密的东西,别人没有办法去体会。”
《春山夜行》
“我写的就是现在,就是我的当代”
韩松落擅写女性,《春山夜行》中许多故事的主角都是女性。韩松落表示,这是受自身经历的影响。韩松落5岁起便开始带弟弟,给他喂奶、换尿布,6岁起开始给家里人做饭,9岁时基本已经完全负责起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扮演着“长女”的角色。而且因为性格比较内向阴沉,亲戚朋友们都喜欢弟弟而不是他。渐渐地,韩松落便自发意识到性别是一种处境。其实他想写的也并非女性,而是这样一种处境,只是借用了女性的身份去承载。
《找信号》和《春山夜行》整体而言写的都是过去的故事,这一点也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疑问:“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我们再说这些老故事意味着什么?是怀旧,还是对自己的交代?又或者是希望传达什么东西?”韩松落对此的回答是,过去并没有过去。“历史没有终结,过去没有过去,所以我必须要写过去。”索南才让的答案则是,写作有一种滞后性。“当下所经历的、感受到的东西,我们并不能立刻让它成为自己的作品。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或发酵,它才能够成为我们笔下的文字。所以我写作的时候没有过去,我写的就是现在,就是我的当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