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让杭州地名火出圈,那棠邑、濑渚、江乘……是哪个城市的别称?
癸卯五月,歌坛鼎沸。有音乐人以一首《花妖》,而使杭州直冲热搜。
《花妖》题材,取自《聊斋》,唯轮回之地,乃各朝代之杭州,而同地不同名,由此引出千年爱情之殇。古都之地,多有别称,南京亦然。
南京古时属扬州,为蛮荒之地。西周太伯、仲雍奔吴山,江南乃现中原文明。至春秋时,南京已成“吴头楚尾”,其域地始有政区建置。在此后的2500余年里,南京十代为都,而地名变化之频繁,甚为罕见。
(资料图)
【春秋战国时期】
棠邑、濑渚与金陵
棠邑:西周灵王元年(前571)前后,楚国在今南京市六合区一带设置棠邑,为南京市域建置之始。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棠邑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国灭吴国,夫差自杀,棠邑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复属楚。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棠邑入秦国版图。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军占棠邑县,后属西楚。汉王三年(前204),其地归汉,为陈婴侯国。三国吴时,属广陵郡棠邑县。东晋太康七年(297),于棠邑县置郡,改属扬州。东晋咸康四年,江淮离乱,侨置堂邑郡并所领堂邑县于京邑以处流寓,而本郡不废。江南江北,各有堂邑郡。隆安元年(397),以中原乱,秦地流民转徙堂邑者日众,更堂邑郡为秦郡以统一管理。堂邑之名近千年之久。
濑渚:周景王四年(前541),吴王余祭于今高淳县境固城湖北岸筑城并设治,“城周七里二百三十步”,称濑渚邑。周景王五年(前540),楚军进逼,吴移濑渚邑于陵平山,另筑邑城,改称陵平。周景王十年(前535),楚军攻陷原濑渚邑城(固城),楚平王大造宫殿,用作行宫,后世遂称为“楚王城”。
金陵:“周显王三十六年(前 333 ),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这便是南京市主城区历史上政区建置之始。南京也从此时有金陵之名。至唐代,曾一度设置金陵县。五代杨吴武义二年(920),称金陵府,为南京建置首次为府。
【秦汉时期】
秣陵、宣亭、丹阳、江乘、溧阳与湖熟
秣陵、宣亭: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第五次出巡,过金陵。望气者云,金陵有天子气,于是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封江都王子刘缠为秣陵侯,以县域为封地,秣陵县成为秣陵侯国。元鼎四年(前113),刘缠死,谥“秣陵终候”,因其无后,秣陵侯国复为秣陵县。王莽时改称宣亭县。后汉又称秣陵。建安十七年(212),吴主孙权改为建业县。
丹阳: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过丹阳前往钱塘,新置丹阳县于今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的小丹阳。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封江都王刘非之子刘敢为“丹阳侯”,是为丹阳侯国。刘敢死,无后嗣,即废其侯国,复为丹阳县,隶丹阳郡。建安二十六年(221),孙权将丹阳郡治从宛陵移到建业。自此,南京又称“丹阳”。至唐武德三年,废除丹阳郡。
江乘: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从今栖霞山一带渡江北上,于渡处置江乘县。其范围大约西起石头山、白石垒沿江东去,至今句容下蜀镇,由下蜀南下达于今江宁淳化一带。至南朝陈灭亡,隋朝将江乘并入江宁。
溧阳: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楚,以楚平陵设置溧阳县。属会稽郡。范围大约为今南京市溧水、高淳两县地域。东吴时,改溧阳为屯田都尉所辖屯田区。
胡孰:汉初分江乘县地,设胡孰县,县治即今江宁县湖熟镇。胡孰临秦淮河,从新石器时代起即为人烟稠密之区,是秦淮河流域经济中心之一。后汉改称湖熟。汉武帝元朔元年,改湖熟县为湖熟典农都尉。东晋太康元年,复为湖熟县。隋开皇九年,并入江宁县。
【六朝时期】
建业、建邺、建康、扬州、江宁、同夏、建兴
建业、建邺、建康:汉建安十七年(212),吴改秣陵为建业,以建业为都。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王朝兵分八路攻吴,“金陵王气黯然收”。二年,以秣陵县秦淮河以北置建业。三年,改称建邺。建兴元年(313),避晋愍帝司马邺讳,诏改建邺为建康。建武二年(318),晋王司马睿即皇帝位于建康,史称东晋,历104年。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以建康为都。隋平陈,毁都城建康,其地并入蒋州。宋高宗建炎三年,复置建康府,置行宫。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元军破建康,仍为府,设建康宣抚司。至元十四年(1277),改府为路,设建康路总管府,治路城民政诸事。
扬州:“汉末扬州之地,南属吴者十四郡,而扬州治建业;合肥以北属魏,而扬州治寿春”。魏、吴各以所据汉时扬州属郡置为扬州。建安二十八年(223)置扬州牧,治建业。其扬州治城在秦淮水南、丹阳郡治“东南二里”。晋太康二年(281),并原治于寿春之魏晋扬州于吴之扬州,南北扬州合一,治于建业。治所在西州城。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六月,会稽王、扬州刺史司马道子移扬州治于东府。至唐代,武德七年(624),平辅公祏,扬州改为蒋州。次年,移扬州治于江都。此后,“扬州”之名便专属今日之扬州。
临江、江宁:太康二年(281,)以秣陵县秦淮河以南置临江,次年改称江宁。唐武德三年(620),改江宁为归化。贞观九年(633),复称江宁。至德二年(757),废县而称江宁郡。杨吴天祚三年(937),又称江宁府。南唐烈祖代吴称帝,以江宁府为都,历39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6),改江宁府为昇州。真宗天禧二年(1018),复为江宁府。建炎三年,宋高宗御笔改江宁府为建康府。清世祖顺冶二年(1645),改明应天府为江宁府。太平天国时称江宁郡。民国时,改为江宁县。
同夏:梁武帝生于同夏里,大同元年,因以置县。县治在上元县东长乐乡地,约当今之江宁县上坊乡之北,高桥门、其林乡西南及相邻之雨花台区辖域一部分。梁时同夏县属丹阳郡。陈宣帝中改属建兴郡。陈亡,隋废同夏,并入江宁县。
建兴:陈时置建兴郡,《陈书·宣帝纪》:“太建十年……冬十月戊寅,罢义州及琅琊、彭城二郡,立建兴,领建安、同夏、乌山、江乘、临沂、湖熟等六县,属扬州”。隋平陈,废置。
【隋唐五代时期】
蒋州、方州、六合、溧水、安业、归化、白下、昇州、上元
蒋州:隋开皇九年(589),置蒋州,先后领有江宁、当涂、溧水3县,有户“二万四千一百二十五”。蒋州,“以蒋山名州也”。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蒋州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丹阳郡为扬州。武德七年(624),改扬州为蒋州。平辅公祏,扬州改为蒋州。次年,又改称扬州。
方州、六合:今南京市区江北之地,在陈太建十一年(579)为北周所占,置为方州。隋开皇元年(581),方州统堂邑、尉氏、方山3县。四年,以尉氏改六合县,而省堂邑、方山并入六合,统江北大部地区。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方州废除,置江都郡。隋大业十二年(616),六合为江淮起义军杜伏威部占据。唐武德七年(624),割县西北境置石梁县,以六合、石梁2县置方州。贞观元年(627),废方州,并石梁县仍入六合县。唐昭宗景福元年(982),杨行密复入扬州,遂统治六合,六合归隶杨吴。自始“六合”之名延用至今之南京市六合区。
溧水:隋开皇十一年(591),析溧阳县西北境及丹阳县故地东部,置为溧水县,属蒋州。县名以境内有濑水(又名陵水、永阳江),而吴语“濑”、“溧”音近,“溧水”即“濑水”之音讹。县治初设濑水畔开化,接着迁今之在城镇。开皇十八年,省溧阳县并人溧水。自始“溧水”之名延用至今之南京市溧水区。
安业、归化、白下:武德二年,析江宁、溧水2县境,新置安业县,县城及治所不详于史。武德三年六月,割据江淮的杜伏威归降唐朝,唐改江宁为“归化”县,县治仍其旧。武德八年,安业县并入归化县,改称金陵县。九年,迁金陵县治于白下村,改为白下县。白下旧有城,本东晋时江乘之白石垒,齐武帝修筑为白下城,“移琅琊(郡)居之”。唐初移县治于此,再筑县城,“县因旧名曰白下”。贞观九年(635),改白下县复称江宁县。1955年8月,以原国民政府第二区地域置白下区。2012年,撤销白下区,与秦淮区合并为新秦淮区。
昇州、上元:乾元元年(758),改江宁郡置昇州,领江宁、句容、溧水、溧阳4县。州治仍郡旧治,在冶城东侧。乾元二年,颜真卿曾于昇州任浙西节度使。同年,浙西节度使移治苏州,而置浙西观察使,治于昇州。上元元年(760),江淮都统刘展割据反唐,袭下蜀,陷昇州、润州;二年,平定刘展,废江宁县改置上元县,废昇州。光启三年(887),复置昇州,统上元、溧水等4县。唐末群雄割据,天祐二年(905),昇州为立国江都的杨吴所据有,天祐十四年(917),置昇州大都督府。扬吴武义二年(920),罢昇州大都督府,改昇州为金陵府。宋太祖开宝八年(976),改金陵府为昇州,统上元、江宁等县。真宗天禧二年(1018),诏进昇州为金陵府,封皇子赵祯为昇王,以昇为大国,时称昇国。而上元县至民国二年(1913)被废,与江宁县合并为新的江宁县,是为今之江宁区。
【宋元明清时期】
集庆、应天、南京、天京、天浦
集庆:元文宗皇帝图贴睦耳于致和元年(1328)九月登基即位,改元天历。二年,改文宗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建康路为集庆路,其建置及政区范围并没有改变。集庆路总管府仍管辖上元、江宁、句容3县及溧水、溧阳2州和集庆在城录事司,直至元末。
应天、南京: 至元十六年三月十日(1356年4月10日),朱元璋率军攻占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取“上应天命”之意。应天府仍元代集庆路旧属。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治于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初一日(1368年9月13日),诏以金陵为南京。以应天府直隶中书省。洪武九年六月(1376年6月)置江浦县于长江北岸,隶属应天府,应天府领6县。洪武十三年元月(1380年2月),以应天府直隶六部。洪武二十二年二月(1389年3月),以扬州府六合县划属应天府。应天府领有7县,其中两县在江北,构成京府江北屏障。永乐十九年元月迁都北京,应天府隶于南京六部,仍为京府。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改明应天府为江宁府。而南京延续至今。
天京、天浦:清咸丰三年二月十日(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破江宁城,定鼎金陵,改称天京。清同治三年六月十五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于清军,太平天国立都于天京历时11年零4个月。天历戊午八年(1858),江浦、浦口、六合一带尽由太平军占领。太平天国遂以江浦县为省治,建置天浦省。《洪秀全传》也记载:“天王洪秀全下令,将江浦、浦口、六合一带划为省制,设天浦省”。太平天国失败后,其名皆废。
此外,南京还有很多别称,如石城、金城、虎踞龙盘、京师、留都等等,指不胜屈。
金毓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