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乐事 | 立秋:何处听秋声?在梧桐,在柳树,还是在楸树?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
(资料图片)
梧桐 元·王渊
立秋前后,还在伏天,依然燥热。诗人客居临安,见远处苏州玉屏山的云气渐渐消散,山色一片空明。睡意迷蒙中分明听见“秋声”,梦醒后起身,却只见“满阶梧叶月明中”,那是“秋声”残留的痕迹。
何谓“秋声”?“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风吹叶落,便是秋声。在刘翰的笔下,这“秋声”是梧桐发出的,满阶梧叶恰是证明。
而若换作唐代,能发出秋声的,便不止是梧桐。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唐·柳氏《答韩翃》
柳树蝉鸣图(局部) 张大千
据《太平广记》,柳氏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的妻子,两人在安史之乱中离散。及肃宗收复长安,韩翃遣使访柳,写了一首《章台柳》赠之,柳答以这首《杨柳枝》作答。
“一片柳叶的的凋谢,宣告秋天的来临,这个时候,纵然你回来,我也如同这柳树一样衰老了。”柳氏以秋柳比拟自身。
除了柳树,在唐代,楸树同样是立秋的标志性植物。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唐时的立秋日,长安城售卖楸叶,人们纷纷买来插戴。而到宋朝,此俗风靡全国。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
孟元老笔下的开封地区的风俗,在苏州同样流行。范成大在《立秋》里写道: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咽井花。
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秋风吹下红雨来(局部) 李可染
楸树,与梧桐一样,古时就被作为绿化观赏树种栽植于庭院庙宇。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学家宋玉在《九辩》中写: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描写的便是梧桐和楸树纷纷落叶的场景。唐宋人插戴楸叶,大概也是为了保一秋平安吧。
只是在后世,楸树和柳树没有梧桐那么幸运,宋人将梧桐指认给了立秋。吴自牧在《梦粱录》里写: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到明代,又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说法,更为直白地将两者联系起来。自此,“一叶知秋”似乎成了梧桐的专属,提起报秋的“秋声”,人们便直觉地认为那是梧桐发出的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