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
(相关资料图)
炎炎夏日,上蒸下煮,消夏方式各有不同,于我而言,读书最能消夏,劳作最能消夏,所谓“心静自然凉”。静者,沉迷其中,心无旁骛是矣;凉者,痛快淋漓,宠辱不惊是矣。
儿时的暑假,漫长而快乐,既没有学业负担,也没有父母催逼,完全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时电灯还不普及,夜间往往早些入睡,随着天刚放明,麻雀开始在枝头欢叫的时候,就找个小板凳坐在院中开始翻书。书是借来的,皱皱巴巴,不知被众人翻过多少次。有的字也不认识,但并不影响读书的兴趣,几个假期下来,竟然翻阅了好几个大部头,《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隋唐演义》《杨家将》等等。
我始终认为,读书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不必明了事理才去读书,始初的不求甚解也不失是读书的一种方法。
印象中,那时的暑假更热,太阳更毒。假期里,每日清晨用来读书学习,中午和下午则去割草。那些水稗子、狗尾草等,都长在太阳直晒的土塄上,低头、弯腰、挥镰、笼草,不一会就汗水湿透衣裳,再就是高粱花儿落满全身,又黏又痒,极不舒坦。等抱着一捆捆青草走出高粱地,先找附近的水渠,抹一把脸,饮一口甘冽,然后四面朝天躺在树荫下,看辽阔的天空里有鸟儿掠过,听远处的牛羊叫声阵阵,顿觉凉爽。
后结婚生女,住进了县城的一处伙院。院子很小,巷道很窄,街坊一家挨着一家,密度很大,夏天的时候很难感受到有风吹进来。洗澡要到几百米外的公共澡堂,很不方便。晚上的时候便准备一个大盆子,让女儿坐进去,我拿水瓢儿从头到脚往下淋水,权当是水龙头开关,妻子则蹲在一旁,轻轻给女儿擦洗。女儿边打闹嬉戏,边享受着“沐浴”的凉爽。高处的星星温柔地看着这一幕……夜入深,天渐凉。
几年前任职市场监管部门,每年六七月都要进行一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那一年,我们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在乘凉群众最多的城市广场,开展宣传工作。小品、相声、三句半、双簧、舞蹈、合唱……夕阳尚在,暑热未散,观者坐满整个广场,不时发出阵阵喝采。大家都是第一次登台,尽管表演不专业,但充满了对健康的关注。演出结束,个个汗流浃背,心中却毫无暑燥。
今年夏天,号称史上最热。我躲进空调房,泡茶品茗,静心研读苏东坡和王阳明,竟至夜不能寐。苏东坡家境优渥,少年成名,然命运多舛,三起三落,四处贬谪,却始终将贪困的生活过得诗意盎然、豪气冲天,难怪林语堂称他“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王阳明从天才少年到明代大儒,倡导知行合一的“致良知”,三次平定战乱,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然一生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临终弟子问有何遗言时,他掷地有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与圣贤为伍,与书香为伴。他们身上洋溢的那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气,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炽热情怀,不啻疾风骤雨、灌顶醍醐,令人彻悟人生,心自清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草木葳蕤、风情万种的夏天,有一份清凉自心底而生。
□雷国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