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家庭诸事不顺时,看看这四个典故,就醒悟了
古人说:“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一个家庭好不好,根本不是金钱多不多,房子大不大,而是人有没有出息。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成功,就要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几个要素。天时地利,我们不一定能控制,但是“人和”是可以做到的。
(资料图片)
如果家庭出现了诸事不顺的征兆,那就应该从“人”的问题上下功夫。
看看东汉末年的大人物袁绍,再看看他的祖先和后辈,就会发现,和他的家庭有关的几个典故,为我们提供了持家的道理,让人醒悟。
顺或者不顺,关键是家庭关系理顺,人的心态要摆正,家的格局要正确。方向对了,每一天都在前行;方向错了,停下来,也是前进。
01
“袁安困雪”:把小家庭融入社会大家庭,格局就大了。
袁安是袁绍的高祖,家在洛阳,虽然家底殷实,但是没有纨绔子弟的样子,而是处处考虑别人。
有一年,洛阳下了大雪,积雪导致人们出不了门,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让人寸步难行。
袁家的院子被雪封盖了,袁安躲在屋里,没有抱怨,也没有向别人求助。反而是洛阳令主动带入清理道路,并且查探袁家的情况。
洛阳令问:“袁安,你都冷成这样了......”
袁安说:“城里的人都很难,我怎么能为了自己的事情,给大家添麻烦呢?”
因为他有家国情怀,很快被推荐做官。他为官期间,处理了很多的冤案,让四百多个有冤屈的人,离开牢笼,回到家里。袁家从此仕途亨通。
“舍小家,为大家”,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是吃亏,是舍去自家的利益,其实是把自己的家融入了社会,反过来能够从社会上得到好处。
比方说,你家做生意,那么就积极地让利,很快就能风生水起。
家庭不顺,也许是显得太格格不入了,和社会脱节了。应该立足社会实际,融入社会,就能从社会上汲取养分,从而迅速成长。
02
“四世三公”:把读书、立业当成几代人的事情,家庭能人辈出。
从袁家走出来的大人物,比比皆是,并且持续了很多代。
袁安做了司空;他的儿子袁敞做了司空;孙子袁汤做了司空;袁汤之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之弟袁隗做了司徒......四代同堂是人丁兴旺,位列三公是人气暴涨,因此留下了“四世三公”的典故。
也就是说,袁家的人,很重视教育,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人才。
读书是人生最大的捷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如此。
家有书声琅琅,就注定不会受苦受穷。如果你的家庭不顺,那就多读书,修建好书房。如果家里没有书房,起码应该有书桌,有良好的教育观念。
从现实看,大家应该控制手机,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读书不一定会让家庭得到很多的财富,但是可以有奉献社会,创业致富的本事,人生有很多的选择。
03
“长幼有序”:理顺家庭关系、确定管家方式,就不会偏心了。
袁绍是袁逢的儿子,但是在家里地位不高。袁术的家里的嫡子,备受疼爱。
按照古人的做法,家业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嫡子身上。袁绍虽然才高八斗,心中有委屈,但只能尊重规则。
幸运的是,袁绍被过继给了袁成做儿子,从此变成了袁成家的嫡子。
古人留下一句话:“桶无箍就散,家无主必败。”
一个家庭越大,越需要制定规则,指定一个管家,不能谁都指手画脚。如果家业很大,管理者过多,那就会弄丢。
争夺位置、父母偏心、财产分配不均,这样的问题,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按照规则来稳住结局。尤其是内部有矛盾的时候,规则对了,一切都顺了。
家庭不顺,多半不是家庭特别穷,而是个个都盯着家里的利益,造成了“窝里反”。把关系理顺了,就好多了。
04
“积德积福”:所有人都积极行善,德行就变成了最大的“财产”。
司马光、林则徐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留下财产给子孙,不一定能守住;留下的书本,他们不一定会读。最好是留下德行,就是长久之计。
袁安被举孝廉,为官刚正不阿。他的言行举止,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袁绍也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正如《献帝春秋》里说的:“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
到了唐代,后辈袁恕己从普通官员,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他看到大臣杨务廉依靠建华丽的宫殿而被提拔,担心朝堂上的人,为了享受生活而懈怠工作,就积极主张过简朴的日子,并且弹劾杨务廉。
德行可以传递多少代人?几句话说不清,但是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道德就像流水一样,生生不息。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就是倡导大家,要怀着善心,做善事。今天不会有因果,但是未来的某一天,或者在后代身上,会看到因果。
05
古往今来,能够称得上“世代兴旺”的家庭有很多,但是他们都要“孝顺、读书、爱民、善良、积极向上、规则严格”的特点。
我们经常送祝福:“祝您一帆风顺。”开口很容易,做起来很难,要领悟透彻就更难。
顺利不顺利,其实是一种境界,而不是每一件事都顺风顺水。
只要一家人努力,把握成家立业的要素,终究有一天会崛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家为本,可以成大业。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