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重新养育了自己
每当我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时,「万一做不到呢?」、「别人不开心怎么办?」这样的声音便会徘徊在脑海中,让我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无法专心行动。
起初,我还常常用谦虚、善解人意来宽慰自己,直到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演变成为「你做不到」、「你首先要让别人开心」这样冷酷的否认、严苛的要求。我才发现,过去自以为的谦虚和善解人意实际上充满了自我怀疑与忽视。
(相关资料图)
图片来源:《我的事说来话长》
生活在一个崇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家庭中,我从小接受着父母的「打压式教育」:测验考了94分被指责粗心大意;月考取得了年级第一被反复提醒不要得意忘形。父母暴戾的脾气也让我总是担惊受怕,惶恐自己的任何举动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于是我总是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努力在第一时间察觉他们的情绪变化,以做出合适的举动来讨得他们的欢心。
日积月累,「你不够好」、「你的情绪不重要」这样的声音逐渐成为一种自我规训,成为一个恼人的魔咒,阻断我前行的步伐; 也将一部分的我滞留在了童年的泥淖中,留在了受伤的情境中,无法好好长大。
而那部分被滞留的我,便是我的「内在小孩」。
「测测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年龄」
原价:59.9元
限时三天免费
扫码免费领取测试
01
受伤的内在小孩能被治愈吗
「内在小孩」与原生家庭密切相关,凝结了我们孩童时期的生存模式。然而我们不可能乘坐时光器回到过去重新来过,所以,深受原生家庭伤害的「内在小孩」就只能蜷缩在阴影中独自舔舐伤口了吗?
德国心理学家吉塔·雅各布认为并非如此:「通过深度的觉察和修正,我们可以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创造新的关系模式和行为模式,不再在积习难改的命运中打转」。
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沃克将这种「深度觉察和修正」称为「再抚育」,即成为自己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父母,却可以成为自己的精神父母;无法改变降生在旧有的原生家庭的命运,但却可以通过「再抚育」来打造全新的原生家庭。换句话来说就是:让我成为我的原生家庭。
图片来源:《心灵捕手》
02
如何成为自己的原生家庭
如何才能为自己打造一个崭新的、幸福的原生家庭,让伤痕累累的「内在小孩」健康地长大呢?
皮特·沃克在《不原谅也没关系》中提出, 「再抚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我们可爱且值得被爱」的深刻感受。
在旧有的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爱常常是有条件的,要获得他们的爱,我们需要考取优异的成绩、迎合他们的喜好。这样有条件的「交换行为」常常会让我们误以为真实的自己是不够好的、不可爱的。
而「再抚育」便是尝试在身体、情绪等层面接受并爱自己的内在小孩,是与那个误以为自己不够好、不可爱的内在小孩对话,告诉TA: 你的一切情绪都是允许的、也都是重要的,你不必迎合任何人也不必喜欢所有人,你可以犯错、可以失败、可以不完美,我爱你本来的样子,我会尽我所能站在你这一边。
▷豆瓣网友分享的「把自己当女儿养」的经历
豆瓣网友发帖分享的「把自己当女儿养」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因为是我爱的女儿所以不精致也可以,胖一点也可以,和别人处不好也没关系,工资不高、考不上研都没关系,不恋爱不结婚不生育都可以,不优秀也可以」。
正是这样的允许、接纳和包容,为「内在小孩」开辟了一片安全区域,让 TA 意识到自己不会被憎恨、不会被遗弃,让 TA 不再感到害怕和畏惧,并拥有了勇气和自信,踏出心理创伤的泥淖,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图片来源:《瞬息全宇宙》
重新抚育自己可能并不容易,认识那个住在内心的小孩,是行动和改变的前提。「内在小孩心理年龄测试」将帮助你从反思能力、发现规律、情感调节、防御机制、应对问题五个维度了解你的内在小孩,帮助你切断意识的脐带,让自己重新出生、重新成长。
「测测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年龄」
原价:59.9元
限时三天免费
扫码免费领取测试
让我们一起成为自己的父母、重启崭新人生吧~
参考文献
————————
[1] 吉塔·雅各布:《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
[2] 皮特·沃克:《不原谅也没关系》,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
[3] 青年文摘:《第一批给自己当妈的女孩,已经爽翻了》,2023年7月21日。
作者:粥
责编:kk,粥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你的「内在小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