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的人,能力反而更卓越
《更新书堂》·第366篇
(相关资料图)
内容来源| 本文为浙江人民 出版社书籍
《高敏感:被低估的品质与天赋》
法布里斯•米达勒著
责编| 啸天
第 7587 篇深度好文:3804 字 | 10 分钟阅读
一、情绪随时闯入生活,它们妨碍正确行事
高敏感者已经习惯在不信任自己的情绪情况下生活了。
情绪随时都会闯入生活,留给高敏感者的印象是,它们妨碍正确行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
自笛卡儿之后,我们被灌输的思想是,理性和情绪有着严格的区分,前者是精神的纯粹创造,后者则与身体有关,情绪扰乱理性,并阻碍其发展。然而,在高敏感者身上,这种划分站不住脚,有时几乎不存在。
从童年开始,我就被教导不准哭,不能生气,不要胆怯,不要被吓住,否则就是表现不好,不“坚强”,不成熟。
事后,他们总对我说:“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言下之意,就是认为我当时完全被自己的感觉所引导。
我不责怪我的父母:他们和所有人一样,信奉笛卡儿这条金科玉律,即我们应该用理性和意志来支配妨碍我们思考的、出自激情的非理性。
简而言之,理想的情况是,在做出正确决定时,我们要像水蛇一样冷若冰霜。总之,始终要保持这样。由于我们仍然是人类,我们给自己鼓弄出一些无伤大雅的权宜之计—电影、游戏、无害的诡计。
通过它们,倾泻自己身上太过盈满的情绪,继而重新开始“清晰”地思考。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里啊!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不受传统束缚的研究者,斗胆提出一个概念:
情绪智力(intelligence émotionnelle)——心灵的智慧。观点一出,立即引发轰动。
这种智力很微妙。它依靠的是情绪的巨大潜力;不是全盘接受情绪,或是胡乱拒绝一通,而是倾听它们,在每种情绪里辨析出哪些值得保留,哪些或许可以转化,哪些需要安抚。
因为有些情绪欺人耳目,有些理由也经不起推敲:毫无根据的恐惧,不应该出现的焦虑,立即能被现实摆平的兴奋。
如果我和某个人在一起不太舒服,或在某种环境里不自在,那么,清除这种不适感而不是试图理解它,会是很愚蠢的。
神经学、心理学领域的发现显示,情绪对任何逻辑思维均有基础性贡献,由此,笛卡儿所做的区分被彻底消除了,情绪智力的线索得以强化。
二、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它们都参与了我们的决策
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来自神经心理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ónio Damásio)。
在他加利福尼亚的实验室里,达马西奥借助极为高精尖的皮质成像和探查设备,发现了存在于大脑中的“躯体标记”(marqueurs somatiques),即我们的体验、愤怒、兴奋及情感留下的印记。
我们当下的经历会重新激活某些标记,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它们都参与了我们的决策。如果我避免在晚上走过黑咕隆咚的死胡同,那么,这不单单是因为我做了思考,而且是因为情绪标记提醒我警惕潜在的危险!
近30年的研究让达马西奥确信,“智力”的主要作用在于不断绘制我们最细微的感觉,并让我们从中获得自己和世界的模型。他表示,没有任何信息可以不带“情感”地进入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
假若我要做一个合乎逻辑、理性的决定,那么,我更乐于听取情绪的意见:它们会给我提供非常宝贵的信息,如果我能分辨出来的话。
我曾与银行家们讨论过这一点。研究贷款申请材料时,他们将一串数字输进电脑,计算偿还能力,评估还款能力。不过,原始结果通常会受到人为干预的影响—这就是让它变得更准确的方式。
我们讨论一开始,我的交谈者们就称他们的人为介入符合“逻辑”,这基于对借款人的情况更广泛的评估。
当我把讨论进一步推进时,我用其他说法—感觉、直觉,替代了“逻辑”一词,虽然不太合乎他们的使用习惯,但这些并不与理性背道而驰,而是滋养理性、照亮理性、强化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情绪不仅有存在的权利,而且有自己的效用。
美国哲学家、法学教授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仔细审视过以下论点:情绪是盲目的、损害判断力的动物性力量,因此,审判团在审议中理应完全将其排除。
加利福尼亚州的陪审说明便是如此,该条文明确表示,务必注意“不要受单纯的情感、猜测、同情心、激情、偏见、公众意见或公众情绪的影响”。努斯鲍姆谈到,如此禁令只反映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幻影,它是对我们人性的客观否定。
幸好陪审员们不是以相同的方式、唯一的逻辑规则去审判一位遭受家暴继而杀掉自己丈夫的女性,以及冷血的入室盗窃者或连环杀手!
玛莎·努斯鲍姆不提倡徒劳地与情绪作斗争,而是鼓励在同情中进行道德教育,让同情伴随公正的民主审判,更为广义地说,伴随更公平的社会、更人性化的世界的运作。
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彼此联系,生活在相互依存中,这是真正的共同体的特征。切断自己的情绪,便是切断自己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那时,我不再能为自己、为我的团队、为这个城市做出一个好的决定。可以设想,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然而,和所有高敏感者一样,在我看来,问题仍然在于如何处理过于盈满的情绪。
这些情绪淹没了我们,我也意识到,它们有时甚至让我们与社会格格不入。
我们已经看到,对它们进行压抑,或如实表达,均非对策。一种情绪首先需要被倾听、被探究,我需要领会它向我传达的信息,以便与之建立灵敏、成熟的关系。
朋友伤害了我,我很生气,不想再和对方搭话。我要花一些时间分析一下我所经历的事。朋友是出于什么意图?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他不是有意伤害我,而是我的高敏感过度解读了他说的话。我生气不完全是对的:和所有情绪一样,它不是真相的证据,也不能坐实一个谎言。
三、有几种“检验情绪”的方法
有几种“检验情绪”的方法。我择取并试验了4种。我根据自己遇到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检验方法。
方法一:不偏不倚的观众
我从启蒙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那里学到了该方法。感到情绪泛起,在它完全占据我之前,我会花时间自我调整,做一名目睹这一幕的观众,而不是急于下定论。
我观察正在发生的事,不偏不倚,保持距离。回到前面朋友伤害我的例子上,公正的观众也许会注意到,这位朋友没有恶意,只是不懂交际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愤怒不足为信。
但观众也会发现,我生气不是没有道理。我已经做了必要的退步,以采取在我看来正确的决定。
方法二:审视情绪
这个方法是我从冥想大师那里得来的。生气的时候,我会闭目片刻,回到这种情绪的身体感受上。我的怒气也许在喉咙里或肚子里,我赋予它一个形状、一种颜色,我换着方式去审视它。
例如,我的一个朋友同他的儿子各自骑车穿过城市时,儿子在没有环顾周围的情况就来了个急转弯。我那朋友火冒三丈,下意识地给了那小子一记耳光。事后,他为此深感愧疚,儿子也很反感他。
通过冥想,这位朋友审视自己的怒火。他发现,怒火背后隐藏着恐惧。他为儿子担惊受怕,但没有告诉孩子,反而打了他一巴掌。害怕转化为怒火,他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外,他还发现了自己身上那些温情的宝藏。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如果审视自己的情绪,我就不会被它吞没,相反,我被情绪冲垮,是因为不知道它在向我传达什么。接触自己的感受,会得到解脱:情绪一旦被认识清楚,它便能偃旗息鼓。
方法三:将苦恼诉诸笔墨
写吧!取出一张纸,让心里的一切滑落笔尖,不要做评判。把你的情绪、你感受到的、你认识到的,原原本本转化成词语。探索你的体验。
你当即为自己的感受创建了空间,你和它拉开了距离。写的过程会迫使你去审视,去了解,去探索。你的感受应该享有权利,但也不要任由它们占山为王。你也可以给自己写信或写邮件!
你会发现,眼前的事情翻篇儿了:你不再受这种情绪囚禁,即使它还在,即使它是正当的。
疏远,是发展情绪智力的必要步骤。
方法四:换位思考
在部门会议上,我的同事冲我发泄她的怒火。我早上来的时候遇见过她,她已经处于一触即爆的状态了。
我没有责怪她或憎恨她,也没有反复琢磨这件事,而是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我知道她性情急躁。我曾听她提到她家里的问题。虽然成了替罪羊,但我清楚怒火不是针对我:其实,她是在冲她的孩子、她的烦恼、她的人生发火。
我跟她说,冲我发怒是没道理的,这样也伤害了我。我尊重自己的感受,但不受制于它。比起这位同事,我有更多的自由。我不反刍,另外,我足够平静,能够时不时地提示这位同事,她的怒气最终会转向她自己。
谨记:
长期误导我们的笛卡儿的情绪、理性二分法,如今已被神经科学家们的发现并破除。
情绪智力不在于接受或排斥情绪,而是把情绪视作值得被认识、被探索的宝贵潜力。
这种智力对高敏感者至关重要,另外,它是后天习得的。
存在一些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它们做训练,探索自己的情绪,品读情绪里的智慧。
尝试与体验:
一些高敏感者遗憾自己被情绪吞噬,另一些则诉诸虚假自我,彻底和自己的情绪一刀两断。他们苦恼于无法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情绪没有消失,即便是被深埋,它们也存在着,一直还在那里。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与情绪建立平和关系的最好方式是观察身体感受。
倾听你的身体,不要忽视表示情绪的信号:心跳微微加速,脸颊泛红,双手冰凉,喉咙发紧。
探索这些迹象传递的信息。
自我发问时,你将探索出一份激动、一种焦虑、一番喜悦。
培养它们,以重新连接你的情绪。情绪对你至关重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第二届智能新商业大会
期待和你再次相遇
分享、点赞、在看,3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