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美到极致就是极简,在川瑞康成的文字里,领略另一种极致美

来源:小话同学话诗词 2023-07-08 17:20:03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
——川瑞康成《雪国》开篇语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唯美主义代表之一,该小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35年以短篇的形式,分别以《暮景的镜》《白昼的镜》等题名,陆续地发表在《文艺春秋》《改造》等杂志上,1937年由创元社出版定本,1948年完成。


【资料图】

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

岛村是一个有着妻室儿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遗产,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艺妓驹子,并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甚至觉得她的“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很干净的”,后来又两度到雪国和驹子相会。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

《雪国》之美

叶渭渠先生曾叙述道:“川端康成更多的是崇尚自然事物的美。”川端康成常因自然之美的感动欣赏,引发对人的怀念。又以自然为背景,勾勒人物的命运以及情感。正如雪国中与人物心情、命运相联系的风景。

《雪国》极力抒写雪国无常的四季感。岛村初次去往雪国时正值初春,漫山遍野布满绿意。他与驹子初相识,此时的驹子天真烂漫,无瑕纯粹,对未来充满憧憬。驹子秀丽而娇媚,“纤巧而抿紧的双唇,如同水蛭美丽的轮环……”

驹子的纯美与春日都让人心动不已,这种物哀的优美贯穿始终。她的乐观热情深深打动了岛村,连带着也唤起了他对自然和女性的真挚感情,这种男女爱恋的情趣,朦胧而美好,即情趣美。

在第二回前往时,漫漫积雪犹如奶白色的云烟四漫,朦朦胧胧地笼罩山巅,冬日的雪国是寒峭而清寂、凄美而寂寥的。再次相遇,驹子身份已然转变——沦为艺伎。她总是一丝不苟地对着群山练习歌技,她对歌舞伎传统剧目信手拈来。她甘愿为了恩人之子做艺伎,她狂恋岛村,不掺任何杂念。对世相的感动,对人世的咏叹,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驹子不惜沦落风尘挽救的行男,在隆冬死去,所有努力皆为徒劳。雪国的凄清与寂寥将驹子凄惨悲戚的境遇、错付的感情烘托得更为彻底。这种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潜藏的对爱情的哀愁的韵味,对人世无常的感动,无疑是感动美、优美以及哀感美的交融。

第三回,当岛村去往雪国时,是蛾子产卵的晚秋。红叶纷纷,秋意正浓,秋虫与枯草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氛围,衬托出驹子的惆怅不舍、哀婉凄凉之情。对男女恋情的哀感的咏叹以及自然季节感的交融,使得这种哀怜更为浓郁细致。

《雪国》中的物哀美

岛村多次醉心于视觉艳丽色彩的冲击中——驹子绯红的脸颊,泛起红晕,飞起的红潮,裸露的红殷殷的脊背。岛村对于驹子本无爱情可言,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殷红,却使得他感官愉悦。

镜子里,红与白交相辉映,纯白的雪花与驹子通红的脸庞对比,红色的明艳冲击与白中和,显得更为娇羞纯粹可爱,不由得产生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之感,以白冲淡了红的艳丽,赋予新意的纯粹,这种如调色盘一般的叙述艺术让我们将调和美的美感一览无余。

雪国以暮色雪景起笔,烘托出叶子不真切、虚无的美及圣洁。在通向雪国的火车上,岛村凭窗远眺。日暮时分,天色昏暗,车外大地素裹银装,暮色中,灯光与车窗玻璃构建了一个朦胧虚幻的模拟世界。

叶子的眼映在窗上,同窗外流动的暮色交融,虚幻绝美如斯,引起岛村的无边遐想和惊艳情愫。车窗外晚霞肆意涌动,自脸上浮现而后掠过,更是衬托着人物虚幻而不真切。暗色里,暮色涌动,交融中的美是一场视觉盛宴。

当山间人家的烟火气投射在叶子面容上,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愫在岛村心里翻涌升腾。余晖逝去,叶子眼里的寒光却又平添几分凉意。那一瞬,惊鸿一瞥,令人心旌摇曳。这是岛村对虚无莫幻的执着,他追求着漫无边际的虚无,他热爱西洋舞蹈,尤爱翻阅书籍去臆想,却偏生不去看视频了解,他迷恋这种朦胧不真切的虚无,这种淡淡的愁绪是哀感美的再现。

叶子那清冷干净透彻的音色,带着哀戚低迷的韵味,单是声音便是将哀感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雪国》以叶子葬身火海结尾,加以茫茫白雪的铺垫渲染,将叶子的死描绘得那么地柔和优美,她的死亡是生命的变形,不是传统的死灭,是另一重意义上的再生存。这种悲剧式的结尾,充满哀感美。

日本文学中,物哀是整个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自最古老的历史文学著作 《古事记》 到《万叶集》《源氏物语》《徒然草》等名作,都带上了一种悲哀的情调。日本的国学家本居宣长曾说:“在人的种种感情上,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

川端康成紧随这种日本的传统,他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以敏锐的感觉、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他的文学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学的土壤,同时又吸取其他的写作艺术技巧,再加上川端康成本人的一些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文学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愁。《雪国》 这篇小说以茫茫的白雪为背景,奠定了其悲哀伤感的基调。

如果说《雪国》是一支婉转动人的乐曲,那么悲哀之美就是它的主旋律。叶子的死透露着一种美,莹白的雪地、璀璨的星汉、耀眼的火光,这一切所构成的画面甚至可以说是优美的,而叶子——岛村精神上的恋人就在这样的场景中悄然而去。叶子的生命如空中飘荡的一串串哀伤的音符,零零散散的,还未来得及组成一首优美的乐曲,就已经匆匆飘散。

在川端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因此,《雪国》这篇小说中充满了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的感情,结局也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小结

川端康成通过色彩等视听方法,影响人们的审美感知能力,从外化的物哀美学意象中,如落雪、蚕蜕、月等,倾注情感从而叙述久松潜一的物哀之分类,人与自然、人与世相的感动美、情趣美,感知这种对于蓬勃充盈活力的向往以及生命消逝的黯然落寞以及深切的悲悯的调和美、感动美、优美、哀感美等纤细而哀怜的审美倾向。

对极致美感的环境描写的追求、对纤细敏感的人物情感的刻画以及对哀感美、感动美等深悲剧式情节的满足,都是日本民众所期待渴望的表达形式。

而《雪国》里对表达季节感的青睐,对自然的保护、爱怜意识更大程度捕获大众的心、这种绚烂多彩意象的优美、缠绵婉转的情趣美、忠贞不渝的恋情的感动美以及宿命般悲剧结尾的死亡咏叹的哀感美,如织如画,如蝶翩跹,生动而形象让读者明白领悟了物哀的具象,化无形为有形。这种意犹未尽的审美延续对将来的文学创作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