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子午线》作者科马克·麦卡锡离世
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据法新社报道,科马克·麦卡锡的出版商6月13日宣布,89岁的作家因自然原因死亡。作为12部小说的作者,麦卡锡是一名用词十分讲究和融入社会的作家。他对人们离经叛道行为的露骨描写,让其很快获得一批忠实的崇拜者。
科马克·麦卡锡,一度被描述为“不会出名的美国最优秀作家”,其成名部分要感谢痴迷美国西部黑暗而残酷故事的好莱坞。
作品聚焦美国西部暴力
(资料图片)
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还在芝加哥一家汽配商店工作的麦卡锡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小说《守望果园》由著名的兰登书屋出版。其编辑阿尔伯特·厄斯金也是威廉·福克纳的编辑。麦卡锡很欣赏福克纳,人们有时也将两人放在一起对比。
《守望果园》这个残酷而讽刺的故事,也是美国西南田纳西州山区原始风光的一首颂歌。麦卡锡曾在那里度过青少年时代。1933年出生在美国东北部罗得岛州的麦卡锡,实际上是在罗斯福总统“伟大工程”所在地长大,这些工程中就包括田纳西山谷的大坝。
《守望果园》的成功让麦卡锡可以靠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机构的捐赠,凭借写作来维持生活。1968年,他出版了讲述乱伦关系带来诸多后果的《外围黑暗》。五年后出版的《上帝之子》在探索灵魂黑暗方面走得更远。1979年又出版了以田纳西河为主要背景的诙谐小说《沙崔》。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麦卡锡来到了美墨边境的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生活。该地区的暴力和各种走私,在其著作中得到深刻体现。1985年出版的《血色子午线》,成为麦卡锡“西部时代”的第一部著作,讲述了在动荡的19世纪40年代一个男孩的冒险经历,当时得克萨斯刚刚并入美国。这部描写血流成河的“西部末日”作品,被某些评论家认为是其代表作。20世纪90年代,其“边境三部曲”仍以美国西部为背景。
多部小说被搬上大银幕
兰登书屋谈到麦卡锡时说,“他的书我们从来不单独卖”,他的前五部作品最初销售时都没有超过3000册,不过最终印量都超过20万册。
迟来的成功因好莱坞加以巩固。首先是2000年被搬上银幕、由马特·达蒙主演的《骏马》,然后是2008年摘下四项奥斯卡大奖、由科恩兄弟导演的《老无所依》。
就在影片《老无所依》在奥斯卡摘奖一年前的2007年,麦卡锡凭借2006年出版的《路》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该作品讲述的是一对父子在一个经历劫难后的陌生世界里的流浪生活。美国电视“女皇”奥普拉·温弗里将这本书列为年度最重要著作之一,这部作品随后也被搬上大银幕。
在出版《路》的16年之后,麦卡锡2022年带着新作《乘客》回归,该作品前传《斯特拉·马里斯》随后出版。在前传中,麦卡锡首次以女性为主人公。由于居住条件所限(长期生活在破旧的汽车旅馆中),麦卡锡一生中只接受过为数很少的采访。
在麦卡锡唯一一次电视访谈中,他对温弗里解释说,在媒体上曝光“对思想很不好。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写作,就不应去说话。应该这样做”。
一代文学家逐渐退出舞台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称,《血色子午线》的作者麦卡锡的逝世标志着美国文学史中一个时代的终结,其影响无疑将波及全球范围。
报道说,麦卡锡曾在其国家的边界之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用绚丽的语言描述一个个残酷的故事。书中充满可塑性的故事已经化作一帧帧不可磨灭的图像,被改编成更加易懂的电影语言。麦卡锡的叙事就仿佛向读者发出邀请,让我们得以一窥幽暗的深渊,而这个危险的深渊映射出人性中最阴郁的部分。他的逝去将留下一个空白,进而引发一场关于文学,特别是美国文学未来的大讨论。他的离世很可能意味着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批文学家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断言,未来的美国文学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即麦卡锡、菲利普·罗斯、唐·德利洛和托马斯·品钦。前两人已经离开了我们。另外两人则在幕后以权威的姿态主导着美国的文学舞台。布鲁姆提到的四人都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但实际上文坛中还有多位生于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例如约翰·巴思、托妮·莫里森和西尔维娅·普拉斯等。就其影响力而言,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他们都是美国过去几十年中最杰出的知识分子,其文学遗产至今仍在发挥影响力。
然而,随着麦卡锡这个文学权威人物离去,遗忘的阴影也笼罩在同时代的作家身上。几个月前,沉寂多年的麦卡锡一脸欢喜地出版《乘客》和《斯特拉·马里斯》两部新作品时,没有人会想到死亡正潜伏在一个阴暗的角落。也许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他所进入的沉寂将是永恒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