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去靠近滋养你的人 世界播报
人,到底要不要合群?
没有标准答案,毕竟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对外界的认知也不一样。
(资料图片)
《被讨厌的勇气》里这样说:“不是我们被限制,让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选择不做。”
和谁在一起,选择权始终在你手里。
我们年轻时,为了几两碎银,不得不和人打交道,厌恶的人也要给个笑脸。当我们老了,已经退出职场了,也不用为钱财发愁了,应该把选择权完全放到自己的手里。
你选择什么社交,就是什么样的余生。
01
消耗你的人,需要远离。
一个人越活越难受,一是有了内耗,自己想不通;二是有外耗,有人在折磨你。
我的邻居老费,退休之后,常常去跳广场舞。
老费个子不高,人也不胖,因此站在一群大妈当中,非常协调。
可是老费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不去跳广场舞了。原来,有一些大妈嫌弃老费,说他“不男不女”。
老费找了几个老同事,一起去钓鱼。
他初来乍到,不知道如何钓鱼,因此连续几天都空手而回。妻子责怪他乱花钱,同事们笑他“没水平”。
把钓鱼竿一丢,老费就颓废了。
可见,老费不管做什么,都是在自讨没趣。那些消耗他的人,有三个特点:挑剔、嘲讽、各种不理解不包容。
在很多武侠片里,我们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元气大伤”。当经历一次“元气大伤”之后,人生要么涅槃,要么一蹶不振。作为老人,应该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老人真的不要为了合群而合群。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一个人去做,不要呼朋引伴。
机器被消耗了,需要更换零件,不算太难。一个人的精神被消耗了,就需要自强自立,逼着自己活成春天的样子。
远离消耗你的人,有被讨厌的勇气,生活才会自由。
02
滋养你的人,难能可贵。
作家莫言,为什么成功了?
他坦言,自己的早期作品,多半是亲身经历,还有邻居的、亲戚朋友的经历,有的是听老人们讲过的故事,这是一批最原始、最宝贵的素材。
比方说,他在描述童年的时候,写了邻居大娘,毫不犹豫借了一碗米给他家。后来,母亲还了一碗堆起来的米。
一个细节,让莫言学到了做人的道理,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人老了,你不要创业致富,但是你要保养精神,让自己活得年轻一些。这就是“滋养”的渴望。
你要社交的话,以下几种人,比较靠谱。
其一,和有光的人同行,养心。
借助别人的光,你不但不会迷路,还会看到风景。
蒲松龄,在考场上消耗了大半生,到七十多岁,还没有看到希望。
在求学路上,他和普通人打交道,收集了很多的民间故事。因此他写了“聊斋志异”。当他很老的时候,发现成就自己的,是民间的人。是他们带来的名气和希望。
汪国真在文章中写道:“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人老了,难免会腰酸背痛,还会生病,但是你不能悲观。珍惜那些鼓励你、带你去看阳光的人。心情好转了,一切的病痛,都是浮云;年龄也可以忘记。
其二,和同频的人相处,舒服。
林徽因说:“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有共鸣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只有灵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内心深藏的美丽。”
我们经常感慨,知己难求。打工人会勾心斗角,亲戚朋友会互相算计。人老了,还有谁能理解自己呢?功利心很强的人,基本上离开了。
其实,我们不要担心。所谓同频,不是几个人一直在同一频道,而是在某一个时段,大家互相理解和鼓励。
比方说,一个老人总是咳嗽,身边的人觉得很烦躁。但是他去诊所的时候,就会遇到有一样症状的人,两个人可以交流如何远离咳嗽的话题。一些方法可以共享,一些坑可以互相提醒。
某个特征类似的人,遇到某种困难的人,都值得靠近,可以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圈子。
其三,和爱你的人相伴,怡情。
爱你的人,一直在帮助你,期待你好转。也许他不会说话,让你难受,但是“爱”是不能丢弃的。
很多夫妻,吵吵闹闹一辈子,但也爱了一辈子。吵架也是幸福的一种方式。自己的家人,彼此相爱,就是养老的底气。
03
互相滋养,是老人应有的自律。
得到别人的滋养,不要觉得“理所当然”,要学会反哺。
任何情感,都是双向奔赴的。滋养也是如此。
家里的花草,常常被浇水施肥,因此用花朵和花香回报其主人,这就是互相滋养的例子。
我的母亲常常说:“如果你很穷,对于帮你的人,起码要记得住名字。”
平时生活中,你记住对方的名字,再次遇见时,主动打招呼;对帮忙的人,说句“谢谢”;对自己的家人,常常说“辛苦了”;把爱心传递给社会......都是互相滋养的体现。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样的生活方式,永远都不会过时。
千万不要让滋养你的人寒心,否则下次就遇不到了。
04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往后余生,把滋养自己的人请进生命里,把消耗自己的人踢出去。
合群不合群,不能变成强求的缘分,而是学会选择。
人老了,也许手臂没有了力量,但是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不要让自己变成一副空壳,等待老去。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