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资讯:人间事儿⑥丨转行后,她想记录100个转行故事

来源:封面新闻 2023-06-30 08:54:28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海报 罗乐


(资料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毕业快乐

岁岁年年烟火味儿,碎碎念念人间事儿。

四季流转,每个月都有专属的色彩和故事。

6月是热烈的,初夏阳光中,2023年过去一半。所有人都在这个月见证或者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毕业”。有人从上一个校园毕业,有人从上一份工作毕业,还有人,从自己的某些执念中毕业。

这些或大或小的毕业,都是人生的一次转场,代表着勇敢,拥有自我的探索和思考,以及,承接着已经铺展开的、新的开始。

于是,我们搜集了小学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以及工作转行的四个故事,这是人生的四个阶段,也是持续更新的人生讲述。

祝福所有人,毕业快乐,夏天快乐。

王奕嘉在网上征集100个转行成功的故事。

去年11月底,西安姑娘王奕嘉开始在网上征集100个转行成功的故事。半年过去,她已经陆续分享了17个类似的讲述。

其中,有39岁的姐姐从高校辞职,从头开始做保险;也有男生离开了500强企业,将摄影爱好作为谋生手段。一位如愿成为英语老师的姑娘告诉她,自己每天都在对工作的期待和幸福感中醒来。

“我想要给在职场中感到迷茫的伙伴一些力量,告诉大家,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王奕嘉在完成7年的理工科的学业后,转身进入地产行业,经历了咨询和策划两个岗位。

一边是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备受重视,一边是大家对于职业的内在需求增加,工作能成为理想工作吗?

王奕嘉觉得,在两者之间,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做出遵从内心的选择。不管是留下还是重新出发,这些选择,都足够勇敢、也足够打动人。

“这些讲述,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剪影。”王奕嘉相信,每个选择背后,都拥有着即使跃入人海,依然可以转身,可以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

转行,成功吗?

在后台收到的700多条私信讲述中,王奕嘉会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标准,她希望呈现的“转行成功”,仅是“转行”这个动作完成,而不包括后续按照社会评价标准的“成功”。她更看重的,是在这个动作背后,个人主动地、内在思考。

“有很多人的留言,讲述他的转行是基于现实的压力,或者是家人的期待。”王奕嘉觉得这是最常见的考量。但她发现,在向她讲述的过程中,有很大部分的转行者是在自己的工作中,才真正思考内在需求,在寻找到兴趣所在的行业后,从头开始。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位从数据分析师转行成为设计师的姑娘。原本她拥有一份在国企做数据分析的职业,发展稳定,完全符合家人的期待,但她还是辞职,选择从零开始学习设计。

在讲述这一段“抗争”的时候,姑娘用了“破釜沉舟”这个词来概括自己的心情。但明明是一段孤独“作战”的日子,是从头学习的经历,却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满足和快乐。

“几乎所有转行者需要面对的第一关,就是家人。”有位离开从体制内成为摄影师的男生告诉王奕嘉,“父母希望我成为我哥”。

于他而言,一位在上市公司做财务工作的哥哥,是他大学进入会计专业的契机。毕业之后,男生如出一辙地在企业做财务,随后,他经历了创业,再到进入体制内,直到数码博主的副业收入超过主业,他才正式辞职。

“辞职后没有马上开始做专职博主。”王奕嘉感触很深,男生先找到一份视频拍摄工作,并在工作之余攻读MBA,再组建了自己的拍摄团队,现在正为一间自己的独立工作室奋斗。

“有不少人都是在工作了3到6年之间做出转行的。”王奕嘉觉得,这是因为大家在工作中,才能基于现实去思考和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并在做好准备和积累后,选择转行。

职业指导专家汪芳的感触更深,在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她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投递简历的行业,或者是自己的诉求,呈现在简历上,就是学生们常常带着一份重点不突出的简历,用到所有岗位的投递中,“懵懵懂懂进入行业后,发现自己不适合,再选择转行,这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在招聘会上,进行职业咨询的学生。

理想工作

这个很多人都会经历过程中,也有着每个人对于“理想工作”的认知。

“很难想象,我也面临着和家人期待不同的选择。”王奕嘉本硕7年都是环境工程专业,从2020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她也一直被父母催促换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

“不用那么激烈去反对。”汪芳听到过很多毕业生讲述自己的困惑,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应对父母。“一方面,你可以试试父母的推荐,同时,你可以继续做你热爱的事,然后用你的努力和收获去打动和改变他们的认知。”

“理想工作是什么呢?”在王奕嘉看来,职场是现实的,更广泛意义上,是用技能换取收入,但同时,如果能让个体在经历中得到成长,那就是理想工作,但理想工作不等于完全满足个体的要求。

眼下,在王奕嘉的工作中,她最喜欢的是关于创意和内容的领域,例如母亲节时,她创作脚本,完成了一个短视频故事。也有让她很疲惫的,是关于职场上需要应酬的内容,“但我喜欢的内容,让我能够让我忍受不喜欢的部分。”

“人生从不会因为一个决定就成定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可能。”在倾听了诸多转行故事后,这是她最大的感受。

“年龄对于职业的束缚,没有那么巨大了,真正下定决心的人对于‘从头开始’这件事,更多是充满期待。”在诸多分享中,有位在高校做了12年教师的姐姐,转行去做了保险经纪人。

她对王奕嘉坦言,自己最初对金融保险相关知识很有兴趣,但也有“刻板印象”,认为保险经理这个职业对比高校老师,不那么“光鲜”。于是,她便请假去这个行业亲身感受了一下。

在辞职前,她总结了两份职业的特征。发现她更在意做保险经理时的成就感,去享受学习这个领域的新知识,且能够通过提升自己为别人提供更专业的帮助。

在转行两年后,她晋升为高级经理,考完中级经济师的证书,并持续享受这种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充实感。

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

“所以,哪里有什么最好的选择,分明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生活的好坏。”最近,王奕嘉在和母亲聊天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故事。一位男生在从一所985高校研究生毕业后,原本拥有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但他就想做健身教练,于是辞职转行。

父母得知后,觉得简直就是“不务正业”,于是,非要男生回到家乡参加考试。男生考了三年,每次都差一点点,“到现在他已经完全摆烂了,再也没有了当年坚持去做健身教练时的劲儿。”

事实上,工作,这是一个很难用绝对理性客观的逻辑去概括的存在。它可以是大家口中“混口饭吃”的存在,也可以是承载着理想和成长的期待。

也因为这样,王奕嘉很珍惜每次倾听再讲述出来的过程,她希望搜集到的100个转行成功的故事,是能够让更多人发现,人生不只有一条路,每一次的职业选择,都是不断接近更真实自己的过程。

一次,一位转行的好友告诉王奕嘉,自己“从头开始”的勇气,就是受到另一位做出同样选择的好友的鼓励时,王奕嘉更坚定了这样分享的意义,“大家就是这样相互影响中,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享受这样的‘折腾’。”

当然,偶尔,也会有人问她,学了7年的理工科,却没有从事一点相关工作。可惜吗?

“不可惜。”王奕嘉觉得,那7年的时光,塑造了现在的她。除了理论知识之外,个性、风格、看待世界的角度都有被影响,那些看过的书、实验室里待过的日夜,都融入到了她现在的每一天,每一次选择中。

“现在每天早上叫醒我的真的不是闹钟,是热情,是想到学生就很开心的激情。”这是一位从商科转做老师的女生的讲述,王奕嘉还记得女生抑制不住的雀跃语气。

“所以,我相信,我们都能够在职业选择中一次次接近更真实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世界很大,所有的好奇心都能装得下,而能够讲述的转行成功故事,将一直持续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